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未来山西煤直接运到董家口 市人大代表刘世明:董家口经济区将推动晋中南铁路的建设

半岛都市报 2018-01-14 11:14 大字

市人大代表刘世明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晓哲

青岛对董家口寄予厚望,董家口也铆足干劲,加快码头建设和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拿下一个又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在此次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青岛董家口经济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刘世明表示,2018年是董家口的丰收年,无论是港口码头建设、基础配套,还是产业聚集都将会硕果累累。

今年港口配套和产业大爆发

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17取得的成就时,着重提出“青连铁路、董家口疏港铁路加快建设”。在采访中,刘世明告诉记者,这两条与董家口港建设息息相关的铁路将同步开通,“2018年是董家口港配套项目的成果年或收获年,地铁13号线也将于今年开通,终点站就是董家口。”

刘世明表示,董家口港区泊位建设2018年最大的突破将是摩科瑞30万吨油码头的推动,这将是董家口港的第二个30万吨级油码头,目前正在申报当中,如果顺利的话今年能够有所突破。而围绕青连铁路的开通,董家口经济区将推动晋中南铁路的建设,将山西的煤运到董家口港来。“原先当地的煤会通过铁路运到河北黄骅,但是黄骅港口条件有限,山西当地的煤企还是看好董家口港。只是目前当地没有铁路运输线直通董家口,而晋中南铁路的建设则将成为港口辐射内地的一条大动脉,之后整个港口的运输大通道再上一个层次。”刘世明说道。

产业方面,老企业将在这里脱胎换骨,产业全面转换,橡胶新材料、特钢、木材、粮食+冷链将被打造成四大产业集群。据刘世明介绍:“例如木材产业,我们将利用港口的优势规划木材小镇,现在有公司已经拿了地开始行动。”刘世明表示,董家口希望把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发挥港口和产业区的优势。

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2016年7月18日,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为青岛和新区融入“一带一路”开启了新通道,为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注入了新动力。董家口参与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中,能更好发挥董家口经济区在西海岸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发挥港口优势,建设第四代物流交易港,并且能更好发挥产业技术优势,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董家口港是由中国‘五大古港第一港\’的琅琊港发展而来,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设计泊位112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7亿吨,是国内首个具备40万吨散货船直靠能力的码头,开启了中国港口干散货作业的‘大船时代\’。目前,已建成泊位26个,运营泊位18个”刘世明介绍道。

在积极开展国际远洋渔业合作方面,经济区启动海洋产业合作示范项目推广计划,鼓励国内涉海企业开展对外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大力开展渔业领域的捕捞、加工、贸易合作,鼓励企业到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同时建设董家口港区大宗物资运输基地,瞄准全球大宗物资信息中心定位,加快融入国际大宗物资价格体系,逐步提升在国际大宗物资交易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还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现代港口发展规律,围绕建设国际深水港、循环经济区、绿色新港城三大发展目标,加快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冷链与粮油、木材深加工四个产业集群,以新实体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已形成雏形。

新闻推荐

这些“好声音”已落地开花

一年一度的全市两会落下帷幕,但代表委员们履职的步伐不会停息。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都会提交大量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服务、生态文明等相关的议案或提案,接下来相关职能部门将一一回复并根据实...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