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和张天翼 □鲁海

半岛都市报 2018-01-13 11:11 大字

张天翼,是我国著名作家,早期以写小说著称。我曾读过他的《华威先生》等著作。

1946年,上海《文章》刊登张天翼先生贫病交加消息,希望大家援助。后来,他身体恢复,改写儿童文学,成为著名儿童文学家。

1956年,我还是一名中学教师。当时青岛市建有青岛市教育工会,有一次,教育工会组织三十名青岛教师海上游青岛,我在其中。我们在小港码头登船,一看有张天翼、艾芜、高兰三名作家,高兰当时是市教育工会主席,张天翼和艾芜是在青岛疗养,高兰邀请他们两个一起参加。游轮驶出码头,我们欣赏青岛后海的风光。这期间,张天翼说,在场的许多人是语文教师,我们开个座谈会吧。于是开了一次少有的游艇座谈会。当时有《教师报》的记者随行,给我们拍了一张照片。张天翼说你们中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最有发言权,请你们谈谈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意见。这是我认识张天翼的开始。船从团岛口转入前海,风大浪急,有几个老师晕船,于是座谈会被迫终止。

1948年,青岛成立青年文艺研究会,我和沈承宽都是其中的成员。沈承宽是青岛圣功女中(今青岛七中)的学生,酷爱文学。有一段时间,我们失去了联系,原来她在北京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工作,并且成了张天翼的续弦夫人。她来青岛开会,住在“教师公寓”(今青岛一中学生宿舍楼),当年青年文艺研究会的朋友山音(吕寰)等曾在一起聚会,畅谈个人的经历。1980年以后,我几乎每年都到北京去,每次都去看望张天翼夫妇。他们住在崇文门外一座公寓楼,当时张天翼已老,多病,坐在轮椅上,他家住在一楼,便于张天翼进出使用轮椅,沈承宽推着他在院子里散步。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当时为将张天翼的小说《包氏父子》拍成影片,摄制组的编导、主演都到张天翼家里听他对小说的讲解,许多话张天翼本人口齿不清,都说不清楚,由沈承宽来为大家讲,我在一边静静地坐着,一起听。以后这部影片拍成上映。

张天翼去世后,沈承宽搬到永定门外文化公寓里,同胡洁青等同住一个楼,这倒方便了,到了文化公寓可以同时访问几家。这些都已经是往事了,但是对我来说是难以忘记的。

新闻推荐

传承不其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正阳路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古琴在康城书院参加央视顾炎武节目录制。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倩倩近日,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青岛市仅有四所学校入选,正阳路小学榜上有名。...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