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记者昨提前试乘 18个车站跑完只需40分钟感受了一回“速度与激情”

青岛早报 2017-12-02 07:07 大字

[摘要]气质清新“海”味足

特色车站艺术范儿

7个重点车站设有公共艺术品

据悉,地铁2号线共设22个车站,分为标准站和重点站。在一体化的总设计原则下,标准站的设计凸显空间的舒适感、秩序感。车站使用BIM手段梳理地铁设备管线,天花局部裸露,融合天花装饰造型,提高了车站的净高,相较以往给人更为舒适轻松的乘车体验。用色彩表达区段特点,选取红、黄、蓝为主题色,以天花墙体为载体进行蔓延,给人以色彩更为丰富的公共乘车空间。装饰材料层面,吊顶使用彩色铝方通,墙面主要为搪瓷钢板或烤瓷铝板,地面均采用花岗岩。

在重点站的设计上,在维系“一线一系统”的设计原则下,根据《青岛地铁城市地域文化研究报告》《青岛市轨道交通站点公共空间设计全网实施系统规划研究》,全线选取浮山所站、燕儿岛站、海游路站、石老人浴场站、辽阳东路站、泰山路站、台东站等7个车站作为重点站,更系统化地统筹设计车站装饰装修、公共艺术、导向标识、商业开发、设施设备等。重点站打破公共艺术和装修的界面,艺术激活地铁公共空间,站厅层墙面、梯排、站台三角房等区域设置公共艺术品,艺术品画面与车站装修设计共同组成了空间色调构成统一的艺术风格,给市民更为艺术化的乘车体验。

2号线公共艺术创作设计集合中央美院等艺术高校、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由青岛地铁艺术设计专家委员会把控作品创作质量,可谓“海”味十足。与3号线相比,2号线站的公共艺术品与空间的融合更为紧密、更注重整体关系,艺术语言更为抽象、抒情,色彩使用更有青岛的风采,公共艺术品的材质工艺多样,制作更为精良考究,艺术品面积明显增大而单位造价更低。

重点站公共艺术

1

海游路站《学海遨游》

作品采用海洋学知识笔记为素材,将船舶知识、海洋气象学、洋流、微生物、水产等图形、文字、符号,艺术化处理成淡蓝色的波浪、水泡,体现了海洋大学莘莘学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辛勤的教师潜心研究的累累硕果。

2

燕儿岛路站《燕岛秋潮》

燕儿岛路站的室内公共艺术作品,分别由6幅大型釉下彩瓷板壁画组成。艺术家林学明将个人艺术手法与现代陶瓷釉下喷墨工艺结合,施以透明的釉料,强调用笔,以其独特的抽象表现方式,借以自然中的礁岩转换成大小几何体块的画面结构,层叠错落,如巨浪博击,气势恢宏。

3

浮山所站《浮翠流丹》

中央美术学院浮雕作品,与浮山所站周边“时尚、商业”的主题相互映衬,艺术品墙的创作延续了韵律动感的元素,与天花的装饰语言、车站的色调和谐统一。作品用暖黄色主色调来表现浮山所站灯火辉煌的商业氛围。通过山形的层层叠加、手工彩色琉璃渐变形态、暖色灯光设计的加入使得艺术墙画面变得更加生动自然。

4

石老人浴场站《海风》

《海风》的主画面长度为18.9米,高度为3.3米,其余两幅均为5.4米×3.3米。作品分別由3幅尺寸不一的玻璃镶嵌壁画组成。作者以抽象表现的艺术手法,大胆、概括、抽象地运用色彩与材质,并以独特的视觉元素把石老人地区的人文历史传说转化为气势磅礴的画卷,与室内空间设计所呈现的色调与空间构造形成了有机的融合,突显了石老人浴场站的艺术特色,使之与石老人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联系在一起。

5

辽阳东路站《星流景集》

站厅中央无障碍垂直电梯与天花设计的巧妙结合成为本次设计的亮点,提取海面漩涡的自然形态,将“汇聚”“旋转”的设计理念置入公共艺术品创作设计中,站厅中心的天花设计以海面漩涡的自然形态,寓意与汽车东站客流中转的职能相吻合。

作品采用金属浮雕造型,为不锈钢铸造、抛光,使用UV喷涂,不锈钢锻造V字形结构。

6

李村站《青岛记忆1980》

李村站作为2、3号线换乘站,以1980年代青岛地区产品为元素组成鲅鱼形象,勾勒出岛城人们的生活记忆、风物人情和李村特殊的地域文化。鱼的造型和工业的产品形态也警醒人与海洋、自然的和谐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浮雕作品,高3米,长21米。采用不锈钢精铸工艺,表面腐蚀处理,铸造精良,细节呈现丰富,坚固耐久。

本版撰稿 记者吴帅 摄影 王建亮 实习生 毕丽靓

新闻推荐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管理新格局 “三位一体”工作法获多方点赞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摘自十九大报告本报讯(陈正青记者李渊)“我...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