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泊河早市谢幕,精细治理解几多难题多个部门联动,实现无缝隙治理,20多年的占路早市终作别

半岛都市报 2017-11-24 18:29 大字

9月2日上午,海泊河早市上人流量非常大。

康定路上人流量大,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半岛全媒体记者刘雪莲

“一天24小时,啥时出门,路都很顺畅!两个多月的时间,变化太大了。”家住市北区海泊河公园附近的朱先生,最近强烈感受到环境的变化。而这一变化来自于海泊河和本溪路两个早市的关闭以及与之相伴的综合城市治理。

允许、治理、取缔、卷土重来……这两个存在了20多年的占路早市,一路走过来,就是一部占路商贩和政府相关部门间的博弈史,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智慧。

而此次两个早市的顺利关闭,政府、企业、市民共同参与,每一环节都力求精细,散发着城市的温度和热度。

告别马路早市,

进入室内市场

8月31日,市北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从9月6日起正式关闭海泊河早市和本溪路早市。新闻发布会后,是铺天盖地的各类媒体报道。

这两个存在20多年、早已经连成一体并且不断向外辐射扩张的早市的关闭,在青岛老百姓中掀起不小的波澜。从发布会召开,到早市正式关闭的一周时间,也给了这一告别充分发酵的时间。

“早市关了,你上哪儿去呀?”“这次好像是动真格的了,看样是真要关了。”每天的早市上,除了买卖,就是各种打听、猜测。9月5日,早市正常开张的最后一天,是一个周二。商户和市民们上演了不亚于节假日的最后狂欢。

9月6日,海泊河早市和本溪路早市正式关闭,与原早市一墙之隔的交运康定路市场开张。这天一早下起了小雨,仿佛助力了一把早市的“退路进室”。

9月23日,周六,早市关闭半个月了。

早上7点钟,交运康定路市场1号门处,因为市场里人太多,要在门口等上一两分钟才能进得去。“我经常买东西的几家都进市场啦,比原来方便,价钱还是那么便宜。”家住恩波小区的蒋大妈,拉着买菜车从1号门出来,车上装满了瓜果、蔬菜。

“原来在马路上的时候,太乱、太挤了,好不容易挤过去买着东西,然后原路就回不去了,全是人,只能跟着人往前挤,绕一大圈回家。”对于室内市场,蒋大妈很满意,“你看看,这个是1号口,前面还有2号口、3号口,要买什么东西就从哪个口进,再出来,根本不用去跟别人挤。”新市场逛了10多天,蒋大妈已经把地形摸得很清楚,哪个口对应着什么区倍儿清楚,“像我今天就买点儿蔬菜、水果,就在1号门这儿就行,要买海鲜的话,你就最好从桥下那个门进。”

康定路市场虽说是室内市场,但在市场里也有一片露天的院子,院子里沿着墙已经形成了一片大车区,一车车的西红柿、芋头、红薯、苹果,新鲜又便宜。康定路市场有七八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处,都有至少两三名身穿交运制服的市场管理人员。

55岁的卖西红柿的老荆,原先在海泊河早市一天能卖一千多斤西红柿,一家老小就靠这个摊位养着,早市关闭进室,让老荆很担心西红柿的销量,不过,在室内卖了这些天,老荆心里有底了:“生意还不错。”

9月23日这天,交运集团公布了康定路市场的摊位收费标准,最贵的大车摊位,一个月700元,整体看,低于原海泊河早市收费标准。

记者采访获悉,从海泊河和本溪路早市关闭,到康定路市场公布摊位费标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商户和市民已逐渐习惯室内市场。

早市周边环境,

变化翻天覆地

海泊河和本溪路早市关闭,康定路室内市场热闹起来,早市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但是,和早市的变化相比,早市周边环境的变化,更让周围的居民感受深刻。

朱先生住在海泊河公园旁边的恩波小区,早市关闭以来的两个多月,他觉得生活都变了样。

“原来每天出门,先要担心会不会堵在家门口。”朱先生说,只要上午出门,康定路、鞍山路和本溪路是想都不要想的,根本不敢走,那就是人山人海的大市场,只能走抚顺路。但是抚顺路的路况也极差,一辆乱停的车,就可以将整条路堵瘫痪。出了抚顺路拐上人民路,前方不远处就是人民路和鞍山路的十字路口,这个路口经常三四个绿灯都过不去,因为原先海泊河早市的人流车流都会蔓延到马路中间,直接让绿灯失效。

让朱先生感到惊喜的是,海泊河早市和本溪路早市关闭后,这些曾经出行难的道路,全都大变了样。“鞍山路、本溪路、康定路、南宁路、抚顺路全都重新铺了沥青、画了道路标线,人行道重铺了,加了护栏,进行了绿化。”朱先生说,现在不管什么时间出行,哪条路都很通畅。

朱先生家小区门前的康宁路,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长期停满车,根本没法走人,两个早市关闭后,早市周边环境的治理也延伸到这边,人行道被清理得干干净净,每天出门心情都很好。

从海泊河和本溪路早市关闭那天起,市北区相关部门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周边环境整治行动。

10月6日,海泊河和本溪路早市关闭“满月”的日子。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治理效果: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清理1000余户占路经营业户,整治提升了4条1600米的主次干道,翻修路面19000平方米,整修人行道8000平方米,增设绿篱800米,安装护栏1300米。

早市关闭两个多月后,原先被早市占据的鞍山路、康定路,已成柏油大道,车来车往,丝毫不见往日早市的影子;本溪路、南宁路全部整修一新,本溪路中间安装了护栏;鞍山路杭鞍桥下,多了一片片的绿植,鞍山路与本溪路路口建起小游园……青岛海慈医院原先常常处于被堵住状态的北门,终于正常使用了;人民路上的正门,也通畅了很多。鞍山路与人民路交叉处的十字路口,曾经三四位交警都管不过来,现在一位交警足够。

20多年的存在,

关闭并不轻松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海泊河早市,一路走来的20多年,政府相关部门的治理和商贩的占路经营间充满了矛盾和争议。

每次青岛的早夜市治理行动,都少不了海泊河早市的影子。就海泊河早市的存留问题,相关部门多次论证、研讨,但始终未能顺利取缔该占路早市。

各种市北区政府的在线访谈中,各种热线投诉中,都少不了海泊河早市的脏乱差、影响交通。

市北区阜新路街道办事处城管中队中队长孙鹏正,1999年就成为一名城管执法人员,可谓是海泊河早市近20年起起落落的见证者之一。

孙鹏正告诉记者,阜新路街道辖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去掉医院、大学、公园,还有1.5平方公里。辖区内3万多户常住人口,大约10万人,外来人口在3万到5万人。

“这一区域原有三个室内市场,一个是风华市场,再一个是本溪路农贸市场,鞍山路上一个农贸市场因为修地铁关了,室内市场只剩下两个,是不太够用的。”孙鹏正认为,海泊河早市的存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满足了附近老百姓的需求。

关闭前的海泊河早市共有摊位450余个,本溪路早市共有摊位260余个,是青岛市内较大规模的早市性质摊点群。每逢节假日,该区域人流量可达十万人次。如此大规模的早市,情况错综复杂,治理起来难度很大。

“你看这个地方,原来很多老人在这儿摆摊。”在海慈医院东北方向院墙外,鞍山路与人民路交会处,有一小片比较宽敞的人行道,孙鹏正说,这里曾经是很多老人每天“工作”的地方,摆摊卖点儿诸如沙包之类的小东西。

新闻推荐

东方影都大剧院下月交付使用 “碧海银螺”造型新颖,是国内首个采用杜比全景声系统的大剧院

本报11月22日讯(记者殷萍通讯员公伟成苗宗喜)“碧海银螺”造型的东方影都大剧院很快就要投入使用了!大剧院计划12月正式交付使用,是世界首个用杜比全景声和可变混响声学系统结合的大剧...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