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地之子》摘得“金海棠”

青岛早报 2017-11-09 07:07 大字

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颁奖典礼于11月7日晚在云南临沧举行,青岛微电影在本届亚微节上再捧“金海棠”,为“电影之都”续写新篇。青岛广电影视有限责任公司继《会议终结者》《马旦儿的青春期》《爱神之夜》后,以微电影《大地之子》第四次在亚微节蝉联最佳作品奖,夺得“四连冠”。据亚微节组委会介绍,本届亚微节共收到应征作品4360部,参评作品在数量上超过以往历届,最佳作品奖的获奖率为0.9%。

《大地之子》亚微节夺冠

2013年,首届亚微节将永久举办地定在云南临沧,借鉴戛纳模式打造小城市电影节模式,每年秋季举办一次,最高奖项称为“金海棠奖”,以临沧独有的花卉长翅秋海棠(因其花蕊金黄,又称“金海棠”)命名。

虽然亚微节的历史只有5年,却与青岛有不浅的“缘分”:2014年第二届亚微节,青岛广电影视有限责任公司首次报送作品参评,《会议终结者》获得最佳作品奖;2015年第三届亚微节,《马旦儿的青春期》再获最佳作品奖;2016年《爱神之夜》第三次获奖。今年《大地之子》再捧奖杯,使得青岛与“金海棠”结下不解之缘。

之前青岛广电影视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几部作品主要描写的是当下年轻人面对青春生活作出正确选择,以正能量来书写自己的人生,激励自己在前进道路上加倍努力的故事,作品通过描绘年轻人的爱情、生活、理想、情操、职业,展示出青春的力量,而他们的感情生活能够使广大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大地之子》则是与之前作品类型非常不同的一部。

微电影《大地之子》是以著名文学家、诗人臧克家为原型创作的作品,片名取自臧克家1932年所作的《老哥哥》诗作,此诗是臧克家为了纪念在他家做了一辈子长工、服侍了四代臧家人的“老哥哥”而作。本剧用臧克家追忆少年时自己与“老哥哥”的一段往事的形式,折射出被誉为“大地之子”的臧克家终其一生对乡土不能割舍的情感,和对旧中国农村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悲悯和忧患。

汲取经典作品力量

本片风格朴实、节奏缓急相间,老年臧克家的回忆与情感流露宛如涓涓溪水缓缓道来却情深意切,少年臧克家与“老哥哥”的故事激荡起伏、悲怆感人。谈及《大地之子》的创作初衷,本片出品人、青岛广电影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于涌表示:“在当下,电影人要描写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恢弘篇章,我们应该拿出新的作品回报广大影迷和观众。”于涌表示,青岛能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第九个 “电影之都”的称号,与青岛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他认为,文学前辈们创作的经典作品对这个城市的滋养使得青岛有了文化的底蕴,“上世纪三十年代,梁实秋、闻一多、萧红、萧军、老舍等都曾在青岛生活过。臧克家是山东人,他的很多诗篇影响读者多年,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今天我们读他,仍然能够品味到民族的精神力量。在当下,我们要书写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就应该在这些前辈们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再次汲取他们的精神营养,以更大地爆发出我们的正能量,所以我们拍摄了《大地之子》这部微电影。 ”于涌表示,拍摄的过程也是了解臧克家思想艺术精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前辈们在苦难的生活中依旧追求着新的生活梦想”。

《大地之子》得到了亚微节评委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充满着正能量的作品。

据了解,从创作到制作完成,整个制作团队历尽辛苦,虽然时间短,各个环节却精益求精。美术、道具为追求真实感,“老哥哥”的长工房全部按照当时的时代风格进行设计和搭景,而编剧李欣、导演王文彦从创作之初,就在挖掘臧克家内心世界的一种能动力,因为它“折射出中国老一辈文学家们对创作的严谨态度和不解追求”。

《跨越时空的对话》海报。

新闻推荐

老马不老在我心中

马洪文的故事,媒体“江湖”上有口皆碑。泪目之余,我有时候也想,成就他不俗人生的,是什么特质?我记得初进报社时,很羡慕体育记者,觉得他们周游世界,看重大赛事,阅明星无数,风光得很。直到有一次和老马并肩工...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