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救命1号”孙运波 不负生命重托

青岛早报 2017-10-31 04:18 大字

孙运波,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兼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享青岛市政府特殊津贴;兼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学会重症医学会全国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危重病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市重症医学科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获中国医师奖、全国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山东省援川抗震救灾二等功、山东省十佳医生、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重症监护病房又被称为ICU,住在这里的患者,均因为病情危重时刻面临着死神的威胁。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孙运波带领他的团队,20多年来,已抢救危重患者愈万人,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各项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患者和同行给这里的领头人孙运波送了一个雅号——“救命1号”。

率先在青岛市成立ICU

谈起从医经历,孙运波如数家珍,对初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学的是麻醉与复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青大附院一名麻醉医生。 ”孙运波说,麻醉医生经常参与全院急危重症和重大手术患者的救治,细心的孙运波发现,危重急救患者不少是在大手术成功后,没能逃脱死神的威胁。

孙运波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出在普通病房术后监护上。他想,如果成立专门监护危重患者的科室,有一支专业重症加护队伍,会让更多的人保住生命。孙运波多方查询发现,国外已有这种病房,叫ICU,但国内只有几个国家级医院建立类似病房,名字叫重症监护病房。孙运波经充分调研,把这个想法向医院做了详细汇报,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在领导和同事大力支持下,1996年,青大附院ICU成立,这是青岛市首个重症监护病房。

孙运波常说,不想当专家的医生不是好医生。自ICU成立后,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有时在医院一忙就是四五天,吃住都在医院。对于第一接诊的患者,他至今还记着,他说那个患者是名60岁男性,做完肺癌手术后直接住进了新成立的ICU,凭借精湛的技术,他们帮这名患者顺利度过了康复难关,没因护理不当造成大手术死亡。

没多久,当一名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经他连续四周成功抢救脱险后,孙运波发现,ICU工作的艰巨、复杂远超乎想象。门外家属焦虑的眼神,门内挣扎在死亡边缘患者的痛苦神情,身边同事们信任的目光,一次次震撼着他的心灵。个个病情复杂、凶险,监护时一点点疏忽,抢救时一点点耽搁,都可能让生命逝去,让这位出生于1962年的年轻医者感觉肩上的重托比山还重。

推动山东省危重病医学发展

孙运波日夜勤学苦练,这一练就是20多年,因此练就一身绝活,最有名的要属几分钟内实施微创气管切开插管、中心静脉拆怪和心肺脑复苏这三大绝活,这些绝活在历次重大抢救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作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创始人,孙运波从事急、危重症救治基础与临床研究30余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并推广微创气管穿刺置管、持续血液净化和脏器支持技术等多项技术。全省二级以上医院ICU的建设和团队人员培养均倾注了他的心血。

成功举办国内顶级盛会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ICU团队在孙运波带领下,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在国内取得优异成绩,受到患者和业界的一致肯定。

“医院ICU主要收治严重感染、严重创伤、各类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外科大手术后以及重症胰腺炎等各类危重患者。 ”孙运波说,在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脏器移植、严重创伤与感染、急性中毒等治疗方面在国内享有很高地位。

正是基于这种业界的地位,今年由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中国重症医学大会”在青岛成功举办。

中国重症医学大会首次在青岛召开,作为大会执行主席孙运波感觉很自豪,他说,青岛市医学的学术水平、学科建设和学术影响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齐鲁文化吸引着国内外专家来感受交流重症医学发展的经验。目前,青岛市重症医学在国内处在先进水平,最近两年先后拿到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有大量学术专著在顶级期刊被引用,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与表现上,也体现了青岛重症医学的发展水平。

撰稿 记者 王磊江 实习生 江露笛

摄影 记者 王建亮

新闻推荐

2020年重点职业病监测全覆盖

早报讯昨天,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获悉,为做好“十三五”时期青岛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市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青岛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