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才特区”集聚海内外英才

青岛早报 2017-10-23 07:10 大字

累计引进6名发达国家院士,22名两院院士,55名国家 “千人计划”专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数量居全市第一,海外归国人才700余人,高层次人才总量接近5000人,园区人才总量接近5万人……近几年,青岛高新区人才资源快速集聚,这一串串数字正是深入推进 “人才特区”建设的直接体现。坚持改革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才特区”,成为集聚人才的“政策洼地”;立足全球视野,吸引海内外英才,成为唯才是举的“人才高地”;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动力十足的“创业福地”,高新区的人才特区建设已加紧步入“快车道”。

政策洼地:

打造独具特色“人才特区”

在创业初期,大到资金人才短缺,小到生活交通不便,这些问题往往让创业者们十分头疼,然而在青岛高新区“人才特区”,只要创业项目有说服力,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2014年,”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刘敬权教授来到高新区创建了青岛华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当年获评“青岛人才特区”二类人才项目,获得创业扶持资金300万元。刘敬权说,这笔扶持资金对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让自己可以在项目发展的初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和市场合作中。在这300万元资金的撬动支持下,公司具备了石墨烯规模化生产的能力。

数字与成就的背后离不开高新区着力打造的“人才特区”政策体系,政府每年设立亿元专项资金,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按照四个层次分别给予100万、300万、500万、5000万不等的创业扶持资金,并在办公用房、购房安家等方面建立18项优惠政策。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66个高端人才项目进行重点培育,投入专项资金1.6亿元,“人才特区”经验做法荣获2016年全国基层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奖。

人才高地:

吸引集聚海内外英才

“千人计划”专家刘卫东博士留美多年,一直从事复合新材料的研究,在2015年青岛高新区举办的 “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他与环球石墨烯集团(青岛)创始人张博增博士不期而遇,了解到高新区对于高端新材料领域人才的“求贤若渴”,两人一拍即合,来到高新区致力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发展进步的步伐。实际上,石墨烯大会结出的“硕果”更为丰盛。高新区连续两年举办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成功引进韩国标准、香港THD等知名石墨烯研发团队,吸引了来自美、德、英、韩等石墨烯领域包含诺奖得主在内的一批大腕齐聚园区共谋发展。

中国“互联网+”高峰论坛、IEEE国际智能制造高端论坛、北美人才创业大赛路演;在创新要素最集中的美国硅谷设立人才服务站;每年组团参加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定期赴欧美等海外区域开展宣传推介……近年来,高新区组织节会活动积极招才引智,大力延伸海外引才触角,构建海外引才立体网络,直通全球引进领军型人才,不断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到“人才特区”创新创业。

广栽梧桐引凤来栖,目前,高新区与人社部共建的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已累计进驻海归创业项目300余个,吸引海归人才700余名,与市委组织部合作打造蓝色人才港已集聚涉海涉蓝人才项目100余个,高新区已经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创业福地: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年来,以院士、知名科学家、“千人计划”专家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在高新区的大舞台上,在自身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培育带动了一批战略新兴产业育成,目前已培育形成软件信息、医疗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2016年,新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98个,总投资656.8亿元,累计引进项目846个,总投资216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个,竣工21个,主导产业全部进入国家产业规划布局。

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中国北方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集聚中心。高新区,必将为实现青岛蓝色梦想做出积极贡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新区吸引人才的法宝。 (资料图片)

刘卫东博士

新闻推荐

秋季养生拍手歌

近日,市卫计委委托市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质量监测考评控制中心“治未病”分中心制定了《青岛市居民秋季养生保健指南》,其中就包括以秋季养生为主题,简单易行而且容易背诵的秋季养生拍手歌:你拍一,我拍...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