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海水稻”长在海里吗?咸吗? ——“海水稻”的这些事儿

泰安日报 2017-10-11 09:22 大字

最高亩产620.95公斤!近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首批耐盐碱水稻收割测评,试种的“海水稻”在产量上取得重大突破。“海水稻”是长在海里的吗?“海水稻”咸吗?口感如何?都是谁在照料这些“海水稻宝宝”?在位于青岛市李沧区的白泥地实验基地,你可以了解这些关于“海水稻”的“趣事”。

“海水稻”生长在海里吗?吃起来咸吗?

“海水稻”其实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据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技术处处长王克响介绍,耐盐碱水稻可以在海边滩涂生长,是在“海水经过之地而非海水里”,但“海水稻”生长的地方不惧海水的短期浸泡。

虽然“海水稻”暂时还不能生长在海水里,但我国有大量的海滩和内陆盐碱地,这里将是“海水稻”的用武之地。据了解,我国目前有3500多万亩沿海滩涂、15亿亩内陆盐碱地。王克响说,海水的含盐度为3.3%—3.5%,目前中心培育的“海水稻”用0.3%—0.6%调制海水灌溉,随着“海水稻”研究的继续推进,期待能够用更咸更碱的水灌溉。

“海水稻”吃起来味道如何?“首先肯定的是不咸,其次有很多品种的口感也很好。”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说,他们试种很多种“海水稻”材料(未正式审定成为正式品种前称之为材料),它们有的耐盐碱性好,有的口感好,有的抗虫害好,研究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杂交等手段集取各家之长,优中选优,最终选择培育出优质的“海水稻”品种。

“海水稻”在绿色、营养等方面,还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专家们介绍,首先从品质上看,由于盐碱地中微量元素较高,“海水稻”矿物质含量比普通稻要高;其次是“海水稻”在条件恶劣的盐碱地生长,很少会患普通稻的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

博士“海水稻妈妈”们怎么样照顾“稻宝宝”?

天空蔚蓝,海风徐徐。白泥地实验基地目前共有12块试验田,与普通稻田里整齐划一的苗势不同,这里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稻穗已压弯了穗枝,而有的却枯萎发黄,稻粒稀疏。据介绍,这里试种1000多个材料,其中有312种为耐盐碱的“海水稻”材料。

“每一种的种植面积只有约2平方米,因此其长势也不一样。”正在试验田里查看“海水稻”长势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科研管理处育种工程师杨红燕说。

杨红燕戴着大草帽、穿着雨鞋,是一名去年刚毕业的博士。这里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博士,看着很年轻但已是技术研发骨干。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会来这里看苗情、测盐分,记录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杨红燕说,虽然天天风吹日晒,但她却有满满的成就感。“这些水稻材料都很珍贵,我们天天就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照顾它们,看着它们长大成熟,很有成就感。”

在试验基地的最西侧,有一个海水调节池,工作人员会用淡水混合一定比例的海水,调配出不同浓度的盐水,用以灌溉“海水稻”。“‘海水稻\’和普通水稻一样,可分为苗期、分蘖期、有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灌浆结实期等,但是灌溉用水是不一样的。”杨红燕说,虽然这里的稻苗非常珍贵,但也只用少量肥料,并且基本是有机肥,“并不会娇惯它们”。

“海水稻”基地及背后的院士港有多“高大上”?

白泥地实验基地三面环海,周围风景秀丽。而走进白泥地实验基地的科研楼,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简约现代的装修风格,一片“小清新”扑面而来。

“小清新”的实验基地隶属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这一中心更是“高大上”。据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成立于2016年,由青岛市政府与袁隆平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而成,袁隆平院士任研发中心主任,由李沧区院士港和青岛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接实施。

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总部位于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而院士港更是群英荟萃,条件环境十分优越。

“高大上”的科研基础设施,孕育着大目标。关于“海水稻”项目,王克响说,他们的目标是在3年内建设耐盐碱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打造杂交水稻全球领先团队,3—5年内为改造1亿亩盐碱地提供支持。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有效救治不足10%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近200万人,占总死亡率的22.8%,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平均发病年龄已前移到61岁左右,其中近50%是40到64岁的中年人,造成大量劳动力损失,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据...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