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岛纺织博物馆回味“上青天”
[摘要]国内首家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在青开馆启用
昨日,在国棉五厂老厂房中改建而成的青岛纺织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启用,该博物馆按国家4A标准规划建设,是国内首家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博物馆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原址为建于1934年的日商“上海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工场”。据介绍,纺织博物馆新馆除规划有历史馆、科技馆、蒸汽馆、空调馆等九大主题场馆外,在博物馆外的老厂区还保留了百年金桂、百年水塔、锯齿形厂房等19处见证青岛国棉工业历史的遗址景观。
纺织博物馆“回家”
上午10时,记者在位于市北区四流南路80号的青岛纺织博物馆新馆看到,老国棉五厂东侧的高墙已经拆除,打通墙外人行道到博物馆的空间。巨大的厂房被分割成不同展厅空间,原有的水管、阀门、写有班组生产进度表的黑板等都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通过现代装饰材料的重构,整个陈旧厂房改建的博物馆充满现代感。 “最初的青岛纺织博物馆在天幕城,搬迁到这里成立新馆,也算是‘回家\’了。 ”青岛纺织博物馆副馆长贺洪伟告诉记者,2009年9月29日,青岛纺织博物馆在天幕城开馆;8年后的同一天,青岛纺织博物馆新馆开馆迎客,新馆不但囊括了老馆的所有展品,最重要的是展馆和展区都是在真正的老国棉厂内。展馆本身的一砖一瓦,都承载青岛纺织工业历史沧桑。
贺洪伟介绍,原先的纺织博物馆从天幕城旧址迁移入新馆,完成了纺织历史文化与珍贵工业遗存的融合。厂区内至今保留了诸多纺织历史元素,如建于1934年的连接胶济铁路大动脉的旧铁路专线桥、两座有80多年历史的日式水塔、错落有致的锯齿形老厂房、红松房梁的大空间仓库等19处遗址景观,构成博物馆重要的景观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将整个纺织谷园区纳入工业旅游范畴,形成开放式布局,以一条动线串起园区场馆和各处景观。
展馆有历史也有科技
记者在博物馆工艺大道中看到,从最原始的木制织布机,到日占时期的半自动机器,直至解放后的自动换梭布机、细纱机、梳棉机一应俱全。其中一台细纱机还是郝建秀当年在国棉厂当女工时,操作使用过的机器。在历史馆中,上海、天津无偿捐赠的实物史料和青岛纺织博物馆馆藏资料,重现当年纺织车间生产场景,重现“上青天”的辉煌。博物馆中的“好奇世界·纤维科技馆”与其他展馆的历史厚重感不同,是面向青少年的体验性主题博物馆。场馆聘请了国家博物馆自然中心顶级专家设计团队,通过神奇的“好奇眼”,以抽象的表现手法、现代科技展陈手段和创意互动体验,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起来。场馆中通过声光电联动,展示人类如何从动物、植物中寻找纤维来源,如何将植物、矿物提炼成染色剂,直至现代纺织从石油、蟹壳中寻找纤维。
打造4A级主题博物馆
据介绍,青岛纺织博物新馆已纳入市北区政府2017年重点推进项目库,定位于打造国内首家4A级纺织主题动线博物馆和纺织遗址公园,汇集文创、旅游、科普等多项功能。规划有历史馆、科技馆、蒸汽馆、空调馆、工艺大道为九大主题场馆。副馆长贺洪伟介绍说,上海、青岛、天津是中国近现代纺织业的主要发祥地,赢得了“上青天”的美誉,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青岛纺织博物馆借助珍贵的纺织遗存资源,再现这段工业历史。博物馆现在成为 “中国纺织上青天文化传播基地”,今年连同纺织遗址公园,将申报国家3A级景区,明年争创4A景区。
“国棉五厂曾经是很多老青岛人的时代记忆。 ”听说国棉五厂老厂房建成的纺织博物馆开馆,曾经是国棉五厂职工的冯女士专程过来参观。家住洛阳路的冯女士告诉记者,她17岁就成为国棉五厂职工,丈夫也是国棉五厂的,两人住的房子也是老国棉五厂宿舍。上世纪全国棉纺厂压锭时,她和好多同事“下岗”。虽然是“被下岗”,当时心里有些酸楚,但现在一听人说起“老国棉五”,她心底仍然充满了莫名的自豪和冲动。 “我从心底盼望着纺织行业能东山再起,我70多岁的人了,希望能亲眼见到。 ”冯女士在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摸着熟悉的纺织机,心中很是感慨。
24米水塔曾是地标建筑
在老国棉五厂正门右侧,至今保留着一个黑的水塔,水塔被手腕粗的藤蔓缠绕,透露出历史沧桑。副馆长贺洪伟告诉记者,这个接近24米高的水塔园建于1934年。由于日商在此建厂时,市政供水管网无法满足其用水量,他们就在厂区西侧探挖了一口很深的淡水井,然后采用钢混结构建了这个水塔。水塔采用逐级提水的方式,将水运送至顶部16吨容量的水槽,为厂区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达到增加水压实现远距离输送的效果。水塔在当时是水清沟至李村河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地标性建筑,以至好多老青岛人乘车远远看到这个水塔时,都会下意识到“国棉五厂车站到了”。
在水塔下的绿地中,有一棵树冠直径接近两米的金桂树,这棵金桂见证了青岛的民族工业历程。副馆长贺洪伟介绍,1925年,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在青岛创办华新纱厂,由于当时青岛的纱厂基本都是日本企业,日商联手打压中国民族纱厂,华新纱厂建厂后没多久就濒临关门。此时一名佛学大师找到周学熙,送给他6棵产自九华山的金桂树种在华新纱厂内,并预言10年内这个纱厂必将兴旺。果然,至1935年时,周学熙的产业拓展到纺、织、印、染整个产业。金桂树也愈发茂盛。2014年,纺织谷将一棵金桂树从已经成为国棉九厂的华新纱厂内移植过来。
老厂见证青岛工业沧桑
1934年3月,日商福昌公司在现在的四流南路与洛阳路交会处建设 “上海纺绩株式会社青岛工场”,1935年5月1日正式建成投产,老百姓称之为“上海纱厂”,附近的闫家山村民进厂谋生。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1月,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青岛分公司接收“上海纱厂”,并改名“青岛第五纺织厂”,解放后收归国营,简称“国棉五厂”。老国棉五厂的厂房、宿舍、幼儿园、职工医院以及发电厂,都是日本遗留的建筑群,它们无言地记录青岛的历史,是日本侵略青岛的见证。国棉五厂好像一面镜子,反映了青岛工业的沧桑巨变。
新闻推荐
新华社青岛9月28日电(记者袁军宝潘林青)28日下午,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白泥地实验基地首批耐盐碱水稻材料开始收割评测,产量最高的达到亩产620.95公斤。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海水稻”研究取得了...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