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好看也好听
早报文娱专讯 “钱啊钱,和谁都有缘……”观众们听到这句唱词的时候都轻轻笑出了声。昨日,由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青岛大剧院首演,作为文化部2017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之一,该剧用轻喜剧的方式演绎现实题材。首场演出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青岛大剧院歌剧厅座无虚席。演出后记者采访了几位观众,一致的评价是——“《马向阳下乡记》不仅好看也好听”。
剧情展示:
“第一书记”智慧扶贫
作为2017年文化部 “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之一,7月27日,新创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在青岛市歌舞剧院开排,这是青岛市歌舞剧院近40年来打造的首部歌剧,目标是打造成一部“喜歌剧”和“乡村歌剧”。
该剧主创阵容强大,代路、廉海平担任编剧,黄定山担任导演,臧云飞作曲,舞美、灯光、服装、音响设计则会聚了金卅、刘建中、韩春启、宋多多等业内高手。
“《马向阳下乡记》作为一部民族题材的歌剧,写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写的是中国故事,讲的是‘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故事。 ”黄定山表示,讲好当代故事,还要向生活学习,向传统学习。 ”
编剧廉海平介绍,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和剧作家代路等主创人员深入“第一书记”扶贫济困一线,体验生活。 “‘第一书记\’代表了党给群众、给人民的承诺,无论历经多少艰辛,都要兑现这个诺言。 ”廉海平说,剧中马向阳经历了一系列的艰难,比如刚开始面对群众的不信任、不支持,但是他要作出自己的奉献,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因为“第一书记”肩负着扶贫济困的使命。 “肩负使命,说到就要做到,无论多难,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但是还是会坚持下去。 ”他说:“扶贫扶志、扶智,既要扶志气,也要扶智慧,二者要紧密结合。 ”
观众反应:
好看好听接地气
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根据同名热播电视剧改编,塑造了农科院的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下乡当“第一书记”扶贫济困的故事。马向阳是大槐树村长大的孩子,对故乡充满感情,一腔热血来到家乡,一心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然而,没想到困难重重。阻力来自四面八方——落后的意识,宗族的势力,村干部工作失误欠下村民债务引起的风波,弄得他一度想打退堂鼓。
作为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从文本、音乐、演员的表演中透射出时代精神,又呈现出山东的地域特色和音乐元素,同时还保持了明亮、愉悦的基调。像“钱啊钱,和谁都有缘”等风趣幽默的唱词以及自始至终穿插在其中的青岛话,都令观众捧腹。
演出过程中,观众有时会心地笑,有时揪心叹息。七十多岁的退休老师矫女士告诉记者,她是闻电视剧之名而来,以前看过电影《小二黑结婚》,《马向阳下乡记》是自己第一次看现代歌剧,没想到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让自己全情投入。她认为,《马向阳下乡记》摆脱了农村剧刻意搞笑逗乐的庸俗化风格,真正从农村喜闻乐见的生活中挖掘幽默元素,接地气的同时,既没有刻意展示农村人的纯朴,也没有过分渲染农村的落后。马向阳以他独有的赤子之心巧妙地化解了重重矛盾,令人信服。
观众对该剧的演员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矫女士认为,“不但马向阳、李云芳这些主要的演员很入戏,连配角二叔和老祖奶也唱得很好。演员们的情感和角色融为一体,很打动人。 ”
据了解,《马向阳下乡记》将争取参加文化部今年11月在南京举办的 “中国歌剧节”,及年底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民族歌剧展演”等活动,更重要的是要把这部乡村戏送到基层、送到乡镇,送到百姓身边。
(记者 单蓓蓓)《马向阳下乡记》剧照。演出方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刚业)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解放思想树标杆,争先进位走在前”活动的意见》部署要求,市财金集团积极开展“解放思想树标杆,争先进位走在前”活动,通过科学寻标、精准对标、加...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