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海岸文学热土发新枝

青岛早报 2017-08-30 04:14 大字

今年6月25日,黄岛区网络作家协会成立,成为青岛首个网络作协,这个消息吸引了文坛很多人的目光。自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三年来,黄岛区的经济建设揭开了新篇章,文化发展也迈入了新时代。新区由原来的黄岛区和胶南市组成,由于两个城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文学创作方面也存在着各自的显著特点。近日,记者探营西海岸,感受这片文学热土孕育出的创作激情。

西区创作传统与网络结合

在黄岛区网络作协成立大会上,黄岛作家协会主席宋瑞斌对记者说:“网络文学的兴起与繁荣,不仅是各地的普遍现象,也是西海岸西区(西海岸新区市民习惯将原来的黄岛区称为东区或开发区,将原来的胶南市称为西区或黄岛。编者注)文学创作的主要特色。 ”

据宋瑞斌介绍,西区历史悠久,文学土壤深厚,崇尚教育、崇尚文学成为许多家庭的传统家风,因此热爱文学、执着创作的人非常多,有公务员、有企业家,也有普普通通的农民或工人,他们不是有坎坷的人生经历,就是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写出来的作品也内容厚重,底蕴十足。擅长长篇小说的崔运宏(网名“千里明月”)著有《赌命场》《诈尸客》《迷金》等,还参与创作了40集电视连续剧《地道女英雄》;王胜军(网名“魏都二少”)著有国内首部直击二胎时代的长篇小说 《二胎时期的爱情》和战争题材《谁是汉奸》《一颗土》,其中《谁是汉奸》是全国首部农村抗战谍战体裁小说;精于散文的崔其昌著有20多万字的美食散文,其中《难忘清粥香》《一瓢清水煮》《快把“刀客”迎进门》等堪称精品;主创诗歌、散文诗的万桂杰著有《月光集》《珠山石门寺》等作品。这些作品有的已经成书出版,有的在热门网站上登载,有的还被制成电子书,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如今,西区的很多作家在文学创作中都是传统与网络兼顾,有些作家甚至以网络写作为生,收入能达到日进千元。

东区创作呈现“高大上”态势

据开发区作家协会主席林之 (原名张秀芳)介绍,“近几年来,东区的文学创作呈现出‘高大上\’的特点,作品短小精焊,风格清新活泼。 ”“高”即创作热情高,特别是西海岸新区成立后,文学爱好者纷纷拿起笔来,用他们的文字记录下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仅公众号 “家在黄岛”2016年2月开办以来,就发表作品1600余篇;“大”是创作队伍逐渐壮大,涌现出了许多的业余作家,比较活跃的有数十人,他们对各种体裁都有涉猎,而且表现不俗;“上”是出现了一些优秀的女作家、女诗人,她们的作品质量上乘,在青岛乃至山东省都是佼佼者。在诗歌方面,最有代表性、也最有成就的当属女诗人小西,她的诗入口很小,很生活化,于平淡中展现诗情画意,揭示生活真理,她曾入选“中国十大青年诗人”,多篇作品被《人民文学·新浪潮》刊登,著有诗集《蓝色的盐》。在散文方面,代表作家有林之、杨闻宇、宁子等。林之热爱生活,也热爱旅行,她认为“没有远方的人就没有故乡”,因此她的散文既有歌颂故乡的生活散文,也有行走远方的游记散文,代表作有散文集 《远方》《带你回家》《只为与你相遇》《旧红》等。相对比诗歌和散文,东区的长篇小说创作相对较少,可圈可点的当属刘杰的长篇历史纪实小说《薛武侯演义》。令林之为之骄傲的是,东区的文学创作还有一个闪光点,那就是陈馨的儿童文学创作。她的作品经常刊登在《中学生》《儿童文学》等杂志上,代表作品有《爸爸的摇篮曲》《顶着太阳的小老鼠》等。

坚持梦想农民成作家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西区,很多作家都来自农村,他们从没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经过多年的坚持,梦想终于开出了美丽的花朵。黄岛区网络作家协会首任会长徐全启和作家崔运宏都是土生土长的胶南人。上学时他俩都爱好读书,那时候家里穷,根本没钱买书,他们就到处找书、借书。有一年过年,崔运宏把父母给他买衣服的钱都买书了,虽然那年没穿上新衣服,但因为有书看,他照样觉得很快乐。初中时,徐全启就开始自己写小说,在他的感染下,崔运宏也开始写,他把从父辈那听来的传说和战斗故事都写了下来。

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再读书,而是做起了建筑工人。20多年来,徐全启从一个泥瓦匠成长为企业家,还有了自己的公司,但他从没放弃过文学梦。他没有时间创作长篇,就经常写短篇小说和散文。如今,他创办的文学公众号 “我爱西海岸”在黄岛区颇受欢迎,他说“过去是为了生存而搁置了梦想,现在他要把失去的都找回来”。崔运宏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多年来,他一边做水电工,一边笔耕不辍。起初,他不会用电脑打字,他就用两个食指戳键盘,大家都笑称他是“一指禅”。然而就是凭借着这种坚持,积累多年的崔运宏终于爆发了。近几年,他接连出版了《赌命场》《诈尸客》《迷金》等几部长篇小说,而且都在热门网站上连载,去年《迷金》还获得了天涯文学网站的“十大最佳作品奖”,点击量最高时,崔运宏日收入可达两千元。他说自己很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写累了我就去做一段水电工,做累了水电工,我就回家继续写作,这也算是一种跨界吧”。

王胜军来自山西农村,初中毕业后当兵来到了青岛,为了留在部队,他用了7年时间,自学拿下了中文专业本科文凭,此后他就成了部队的宣传骨干。转业后他先后在报社、电视台工作过,文字和文学也就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特殊的经历和文字功底让他不但对农村题材、都市题材、战争题材的驾驭都游刃有余,而且总是能瞄准突出的社会问题,写出来的作品也颇受读者欢迎。继 《谁是汉奸》《二胎时期的爱情》《一颗土》之后,他正在创作一部相亲内容的长篇。

大时代下的慢生活平常心

西海岸新区成立后,黄岛区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的快节奏里,人们难免产生浮躁的心绪,所以能拥有一颗平常心、一份慢生活就显得犹为可贵。小西就是这样一位女诗人,能够在火热的大时代里“安静地写诗,写安静的诗”。她认为写诗好比钓鱼,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鱼才能上钩,笔尖才能捕捉到诗意。虽然小西从2007年才开始写诗,但她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她的笔尖下流露出了动人的诗意。小西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蓝色的盐》,用盐比喻自己的诗句,意为那些都是生活中结晶出的精华。

小西的诗坦然、纯粹,又有一些滞涩。坦然是她面对人生的态度,纯粹则是她表现生活的方式。比如《花椒树》道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看不出他们有多悲伤》是写一些靠打牌来消磨时间的老人,在这种毫无意义的生活状态里慢慢走向人生尽头。滞涩并非不流畅,而是情感羞涩,步履缓慢,是另一种的含蓄与深邃,其中有两个很突出的意象,一个是《哦,父亲》中的土豆,一个是《我觉得他没有那么爱我》中的泡椒。如何来表现复杂的父爱?诗中没有直面描写父亲的心理,而是用土豆来展现生活的艰辛;而关于爱情的滋味儿,小西却把它具象为“把泡椒夹起来,细细地嚼着”,显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咀嚼的人知道。

除了诗,新区的创作者也将触角伸向了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爱好文学的陈馨忧心于国内儿童文学创作的良莠不齐,决定亲自动手为孩子们写好的故事。陈馨说:“好的儿童文学应该是真实、亲切、养心的,我就有这样的切身体会。”小时候,陈馨的父母给她订了《儿童时代》《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不仅让她对文学着了迷,也塑造了她热情、善良、充满正能量的性格。从自己的经历中,陈馨看到了儿童文学的巨大作用,所以长大后她便立志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从2009年起,她开始给《中学生》《儿童文学》等报刊杂志投稿,发表过《爸爸的摇篮曲》《顶着太阳的小老鼠》等多篇儿童故事。聊起创作方法,陈馨说,给孩子们写故事不同于给成年人写书,它要求作家不仅要用儿童的语言,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 “因为青岛是个海滨城市,海洋文化十分丰富,所以我一直想创作一部关于海洋的长篇儿童故事,让孩子们通过美妙的故事体会阅读的快乐,感知生命的可贵和人性的美好。 ”

本版撰稿 记者 李慧

新闻推荐

不再“给暴走团让路”青岛解除临时限行八大峡广场周边人车分离

商报消息(记者刘云鹤)昨日本报报道,青岛交警在八大峡广场限行的举措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昨晚,记者从青岛市交警支队了解到,临时限行已经解除,实现人车分离。据了解,为彻底解决八大峡广场附近人车混行乱...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