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湿热“长夏”养生先养脾

青岛早报 2017-08-20 03:56 大字

■初秋调养脾胃为冬季蓄能量

魏陵博解释,秋季养脾,首先要了解中医所说的“脾”,是五脏之一,在解剖结构上包括了现代医学解剖学所说的脾脏和胰腺。在生理功能上“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 “运化水谷”就是把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转化各种营养物质为人体所吸收。 “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如果这种功能失调,则可产生病理物质,如湿、痰、饮等,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水肿等,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胃两脏腑在生理上互为合作,在病理上互为影响。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是其他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基础。《素问·玉机真藏论》说:“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如果脾胃受伤,则容易产生各种疾病。 《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这说明脾胃直接关系到五脏的强弱盛衰。

“中医的脾胃病是以病症来划分的,凡脾胃运化功能异常的症状,都属于脾胃病范畴。包括口气、呃逆、胃痛、痞满、呕吐、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 ”魏陵博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夏季最易损伤脾胃,不少人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立秋过后,尤其要注重调养脾胃,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防治湿热伤脾首忌过度贪凉

立秋过后早晚温差大,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而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桑拿天湿热最易伤脾,人们不思饮食,腹胀,倦怠乏力,舌苔黄腻,易患腹泻痢疾之病。

如何防治湿热伤脾呢?魏陵博说,首先忌过度贪凉饮冷。虽然白天仍然很炎热,但感受寒湿之邪的人反而特别多。因为在高温天,人的皮肤汗孔开泄,暴露在空调和风扇之下,风邪易从皮毛而入,湿邪被逼入里,出现发热、腹泻等胃肠道感冒症状。此时皮肤血流丰富,可以辅助散热,而胃肠道血运欠佳,消化力弱,如摄入寒冷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则会出现痢疾腹泻等症状,所以此时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中医讲究“秋气燥,宜食麻仁,以润其燥”,饮食上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这些食物可使肝气逆,肺气散,不符合秋气收敛的特点。秋季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等。

■秋季进补应选防燥不腻食物

秋天气候较为干燥,会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或气促等症状。所以,秋季进食宜选择具有润肺生津的瓜果蔬菜、豆制品及食用菌类。燕窝具有滋养肺阴、和胃补虚的功效,对于肺阴虚有好处,如干咳、咳血都可服用,可加冰糖,或加鸡蛋、鸽蛋,文火炖服。青岛人常吃的海蛎子,锌元素含量丰富,对大脑、性腺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以补肾,使金水相生。香菇,能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也有抗癌之效。蜂蜜,能安眠、润肺止咳、养血生血。

此外秋季常用的进补食品包括:鸽肉、鸡肉、鸭肉、鹌鹑蛋、鸭蛋、黄鳝、龙眼肉、燕窝、蜂乳、牛奶、白木耳、猪肺。因为秋燥伤津,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如生梨、荸荠、甘蔗之类,以润肺生津,尤以柚子柑桔化痰止咳的功效更强。等到了深秋之时,在饮食上应吃酸、温、润之品。酸可收敛阳气和肺之气,温可去寒,润可去燥,可吃木瓜、桔子、柑橘等。

魏陵博提倡,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黑芝麻、红枣、核桃等。选择药物进补要首先向中医师咨询,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进补。一般来说应偏于柔润温养,但又应温而不热,凉而不寒,总以不伤阳不耗阴为要。中药以清润为主,如桑叶、桑白皮、太子参、西洋参、百合、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玄参、白芍、天花粉、瓜蒌皮、莱菔子等,可以滋阴、润肺、濡肠,还可选用黄芪、党参、人参、白术、山药、莲子、大枣、核桃仁、白果等中药来健脾补肾。

新闻推荐

GO购购 亿元优惠等着你

六大板块特色促销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