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着地排车,到团岛运冰 国营青岛湛山菜店变迁往事(五)
菜店职工正在称白菜。(资料图片)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当新鲜的蔬菜混杂着柴米油盐被烹饪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村民们尽情享受美味果腹时,许多人可能想象不到,这里面除了有农民伯伯无悔的付出,还饱含着菜店人工作中无尽的艰辛与那份坚守梦想的执着。
在原国营青岛湛山菜店经理、党支部书记田竹英的记忆中,每到冬天,大桶里的油经常凝固,售货员们便用火将其烤化,最早都是用带柄的大勺一提一提舀着卖,随着时代发展,又换上了抽油器,然而斤两并不算准确。“最后才是去皮过称卖,顾客进店先称称瓶子多重,这样可以避免缺斤少两。”田竹英说,售卖工作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简单,盐都要一次次称,豆腐乳一块一块卖,工作琐碎繁杂,强度也大。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西红柿不仅当菜,还当水果,收成好放开供应的时候,浮山所村民经常带着篓子,一买就是十几斤。大尧村、逍遥村当地并不种白菜,湛山菜店的职工们就将收上来的白菜装满7吨用车拉过去,两个售货员一上午就全卖光了。
旧时的时光翻回眼前,勾起人们无尽的怀念。“早些时候,我们卖的酱油醋等都是职工们用地排车去台西拉回来的。那时,猪肉都要冷冻,菜店里没有正儿八经的冷库,都是在货仓里放上肉再放上冰简单地保存。”田竹英告诉半岛记者,而这冰也是大家伙用地排车去团岛那边拉回来的,有时男职工也骑自行车去带回来几块。
逢年,猪肉供不应求,湛山菜店的售货员就把冰冻的猪肉都提出来搁院子里,地上铺上席子,一晾就是一院子。有时忙不过来,职工们就请村民们过来帮忙,好处就是给他们“开个后门”——买肉的时候就不用排队了。“有时化不及,我们就用刀把猪肉砍成一块块的,带着骨头卖,卖的时候按照规定会便宜一些,比如一斤的票,肉就给你一斤一两。”田竹英回忆说,那时大家都喜欢肥肉,可以炸点油炒点菜,有油水,现在比较受欢迎的瘦肉反倒不好卖。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一些蔬菜开始供大于求。“这时上级领导就给我们派销售任务,因为如果卖不出去,农民的日子就不太好过。”田竹英说,那时他们就在店里把收上来的白菜“加工”打包,一包100斤,拉到郊区卖。“有些人家住楼,下来选好了,我们售货员两个人就给抬上去,如果又觉得不好,那我们就再给抬下来,现在想想,真是辛苦。”田竹英感慨万千,紧接着露出自豪的笑容,打趣道,“看咱这身体给练的,现在这个年龄还跟青壮年一样棒呢!”
新闻推荐
半岛全媒体记者马正拓报道本报8月8日讯8日,记者从市运管局获悉,为提高公交站点辨识度,自8月11日起,将对部分站点进行调整,其中大剧院、啤酒城等站点都将改名。具体如下:1、香港东路西向东...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