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与萧红
坐在岸边,我感受着呼兰河带来的轻松与愉快,平添了许多对人生追求的新见解。世界上的任何苦难,不过都是你迈向成功的一块奠基石。历经磨难的萧红,终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用她稚嫩的手为后人留下了疼到心底的悲悯文字。
萧红,一个中国现代文坛熟悉的名字,一位像姐姐一样的女子,曾经是多少文学青年想要结识的对象。就她那颠沛流离的一生,就称得上是一部传奇小说了。对于萧红,我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当我踏上哈尔滨这座城市,我知道萧红笔下的“呼兰河”是我必去寻访的地方。
呼兰河位于哈尔滨北部的呼兰区呼兰镇,大约40公里。萧红故居就在呼兰河的东侧集镇上。故居的右边是萧红纪念馆。萧红的白色雕像就矗立在门口,很有民国知识女性的气质。两旁的墙壁上挂满了萧红的照片与资料,轻轻走过,那些久远的时光,仿佛又重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出生、她的爷爷、她与萧军、她和鲁迅以及最后魂归香港。她的人生充满了不幸,简直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悲剧构成,但正是在那样孤立无援、陷入绝境的情况下,萧红才能写出那样让人充满力量的《呼兰河传》。我们现在读她的作品,依然可以感受到那苦难背后传来的力量。
怀着深深的敬意,我来到了萧红故居。故居里面不算大,但也看得出曾是一位大户人家。萧红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去世了,她是爷爷带大的,跟爷爷感情最好。她出生在这里,一直到二十岁才逃婚离开家乡,进入北京女师大附中读书。
萧红最喜欢的就是屋后面的菜园子,那简直跟鲁迅的笔下的百草园有着惊人的一致。我伫立在园子内,看着枝头结满了红红的樱桃,仿佛萧红火红的一生。我想,小时候的萧红是不是也常常站在这儿摘樱桃吃。
我围着故居转了两圈,所有与萧红有关的似乎就是一只大木箱。据说,萧红每次出行都会随身携带它。遥想萧红消瘦的身影提着这只大木箱辗转各地,竟是那么的令人心酸。在故居,我想象着萧红生活的场景,打量着东北风格的土屋,喜欢种满青菜的园子、各种杂七杂八的大树,还有那片蔚蓝的天空。
我的内心是安静的,正如院子里的蔬果草木一样,在风中自由的晒着太阳。游人就我一个,我尽可以自由的走动,尽情地和萧红隔空对话。抑或坐在一个石凳上,呆呆地看着一朵不知名的花儿,也可以坐在房间与房间的过道里,想象她小时候玩“躲猫猫”的快乐时光。
离开故居,我向镇西不远处的呼兰河走去。在一座大桥下,我见到了声名远扬的呼兰河。它是那样的波澜壮阔,在我这个南方人眼里,简直称得上是一条大江了。北方的河流,正因为这样的宽阔,才养育出了东北人豪爽直率的性格。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镇早已改变了从前的模样,唯有这条呼兰河,仿佛一直没有变过。它日夜不停的流淌着,成为《呼兰河传》的真实见证者。
也许,小时候的萧红,曾多次坐在呼兰河畔,想要顺着这条河离开,去更遥远的地方看看。看看这个世界跟呼兰镇有何不同。她做到了,她一路向南,追逐着她的梦,哈尔滨、北京、青岛、香港……一站又一站,她拎着她的那只大皮箱,孤独地走在追求文学的道路上。行尽千山万水,她无数次的梦回呼兰,终于在她的笔下,抑制不住的喷薄出一部如同呼兰河一样浩瀚博大的作品——《呼兰河传》。
无论,行走在任何地方,翻开手中的《呼兰河传》,就好像遇见了邻家的姐姐,永远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新闻推荐
城阳东部新城正在建设的新楼盘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江海峰近年来,城阳区正按照青岛北部门户、总部商务城、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稳步建设。据预测,至2020年,城阳区人口规模...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