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桃”醉 大棚种出“金果子”
早报4月11日讯 下了沈海高速莱西院上出口,行车5分钟,就来到了王家庄村,这里是胶东地区远近闻名的“早熟油桃”生产基地,也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所在地。清明刚过,正是春油桃成熟季,油桃最高卖到了70元一斤。
“当年种大棚在俺庄上还是新鲜事,更别提在大棚里种果树了,何况还是没听说过的水果。 ”莱西市院上镇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薛功说,当年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村里的党员干部们率先上阵,凑了十几万元,建起了18个土棚。
“那时市场上油桃不多,加之上市早,1斤最贵卖过70元,第二年大棚就回本挣钱了。 ”回想起当年的情景,薛功依然有些激动。大棚里种出高价油桃的消息不胫而走,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学习种植技术,王家庄更是兴起了种植大棚油桃的热潮。
随着大棚建设工艺不断改进的还有大棚的管理技术,从过去农民靠经验控制棚内温湿度变化,到如今数字化温湿度自动控制调节,“传感器测到光照不足时,大棚会自动拉起遮阳帘补充阳光,通风、温度也一样,乡亲们再也不用一天到晚守着大棚了。”薛功指着大棚里的控制设备传感器说道。
本以为可以在“大棚油桃”这条致富路上一直走下去的王家庄,前几年却遇到了发展瓶颈——油桃品质逐年下降。 “种的年数多了,土地肥力跟不上。 ”薛功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果树设施栽培难题和提高关键种植技术,市里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深入王家庄的果树大棚,给出了改换有机肥、生物质菌肥的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第二年大棚油桃的品质就有了好转,此后逐年向好,价格也连年上涨。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们现在已经认准了有机种植的道路。
为了让设施果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路上致富一方的规模化、品牌化、技术化主导产业,莱西将分散的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政府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项目建设和发展区域集中投入、统筹使用。告别了农户单打独斗,王家庄油桃迎来了集团作战时代。目前,村庄已发展各类油桃设施大棚500余个,形成了以王家庄为中心辐射周边30多个村庄的大棚油桃主产地。莱西还引导当地村民成立王家庄油桃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王家庄”牌无公害油桃的商标,该村选送的“艳光”油桃还曾荣获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果蔬博览会优质奖。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通讯员 周钰翔 刘文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慈母手中忙,学子材料备 市区中小学全面复课,师生家长全力做准备
4月10日,青岛市南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来到学校报到。4月9日,青岛北仲路第二小学内,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们...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