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市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出圈 “变废为宝”好经验吸引了省内六地市组团前来观摩调研
本报12月20日讯20日,由省住建厅组织的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观摩活动走进莱西。来自烟台、淄博、潍坊、威海、德州、东营6个地市组成的观摩组,对莱西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近年来,莱西市以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为契机,从源头习惯养成、末端设施处置和考核机制打造三方面入手,逐步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巩固“山东省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县”成果,带动该市生态环境改善提升。
党建引领,撬动源头减量化
围绕深化拓展“莱西经验”,莱西市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应用在垃圾分类实践上,深入开展党员包户联户,1名党员分包10-30户村民,逐户做工作、教知识、授技能,构建起“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深化“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不落地,乡村更美丽。”在水集街道谭彪庄自然村,随处可见提醒标牌,提起垃圾分类小知识妇孺随口可答。
莱西市因地制宜将乡村德治与垃圾分类示范村庄创建工作、美丽乡村美丽庭院评比相结合,成立道德评议小组,搭建道德积分超市,设立“荣誉榜”“红黑榜”,每月对村民进行随机抽查,激励群众以配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累积道德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实现“德者有得”,充分调动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从源头上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走出一条“组织领分类、党员教分类、村民能分类”党建引领、德治支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子。
莱西市还打造2000余处宣传栏,打造1处市级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开展进校园进村庄宣讲活动达625次,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舆论氛围。
厨余垃圾就地化“肥”返田
分类收集、终端处置、堆肥发酵、酵素生产、就地返田……在莱西市日庄镇东莪兰自然村,垃圾分类督导员张永法向记者介绍着该村厨余垃圾终端处置站:“别小看这个垃圾处置站,它为周边20个村庄堆肥提供着技术支持,酵素年产量在120吨左右,厨余垃圾和农村生产性果蔬垃圾年处理量最大可达1万吨以上。”
在这里,尾菜、秸秆、厨余垃圾等有机废弃物集中处理后,生产出具有生防效果的生物多效堆肥,就近消纳使用,既降低了厨余垃圾处理和运输成本,解决了污染问题,又得到可直接返田的优质有机肥,短时间内便可高效堆肥、就地返田,实现绿色增值、产业循环。
莱西市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建设堆肥设施处理站点。2021年,在厨余垃圾堆肥设施、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车间等65个社区(村)垃圾处理点的基础上,莱西市新建两处镇级厨余垃圾终端处置站,为周边村(社区)提供堆肥和菌种酵素服务。
莱西市还投资建设市级分拣中心1座、镇级分拣暂存点9处,通过撤桶并点、上门收集、定点投放等方式,不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真分类、资源化、再利用。
统一考核,设立“垃圾分类奖”
莱西市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列入政府实事项目重点攻坚,统筹整合农村环境治理等考核资源,打造“覆盖范围广、监督力度大、推动能力强、落实效果好”考核体系,建立起包含常态化考核、支部书记考核和督导员考核的“三重考核”模式,推动分类政策落地落实。
通过印发《莱西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将861个自然村纳入到统一测评体系,按照每100户1名分类督导员的标准,共选聘1689名村庄分类督导员,为每个村庄配套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增设奖补资金500万元,由市级专业队伍进行常态化督查考核,设立“垃圾分类单项奖”,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各镇街进行激励。
目前,李家泽口自然村等50个村庄已经通过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评估验收,占全青岛市示范村总量的25%。同时按照青岛市示范村建设标准,莱西市继续打造50个示范村。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马丙政通讯员魏康隋志杰)
新闻推荐
苹果滞销让果农眉头紧锁。青山新村的苹果个大色亮。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实习生姚延君丰...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