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种植规模化,农产品经营品牌化 莱西:八成多农民加入产业化体系

农村大众报 2021-03-22 15:38 大字

莱西市店埠胡萝卜经过加工,每年有60%的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莱西大花生加工成休闲食品或深加工成花生蛋白粉、蛋白素肉、花生组织蛋白、冷榨花生油后,摇身一变成为“金豆豆”,不仅畅销国内,还走出国门成为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的“抢手货”。

莱西农产品群星璀璨,飘香海内外,是产业化经营农业结出的硕果,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莱西市食品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青岛市重点产业集聚区,2020年全市存量农副食品加工企业255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6.2%,实现产值223.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5家,实现产值200.3亿元,同比增长11.5%。

品牌化助推产品身价倍增

普通韭菜每斤仅卖3-5元,而莱西市山后韭菜每斤却卖出68元的“天价”。“品牌化种植让我们的韭菜身价倍增。”山后韭菜基地经理张庆涛高兴地说。

近年来,莱西市积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按照“培育品牌、带活产业、富裕农民”的思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管理整治专项检查、“守护舌尖安全”等行动,推广韭菜、鸡蛋“双证制”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强化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和种植养殖农户监管指导,全面提高农产品品质。

“九联牌”鸡肉系列产品被确定为中国十大农产品出口品牌,注册了“东大寨苹果”“姜格庄草莓”“马连庄甜瓜”等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了“宝泉花生”“店埠胡萝卜”等3个绿色品牌,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86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6个,青岛市区域公用品牌6个,青岛市知名产品品牌13个。

规模化推进生产节本增效

“去年我种的玉米、小麦全部用的无人机喷药,安全、省事、节本增效。”无人植保机喷洒农药给种植大户赵庶强带来的实惠,至今让他津津乐道,这得益于他种植规模化。

近年来,莱西市坚持“组织力+市场力”,推广“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发挥市镇两级平台公司作用,通过“流转—整理—再流转”,力争实现全镇“一块地”,加快土地资源向效益高地转化。全市耕地面积105.3万亩,规模化经营率达到68.8%。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公司,以镇、村为单位推广大田作物、设施栽培全托或多环节托管模式,推进服务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全市900余家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面积达68万亩次。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项目批量落地,2019年至今,引进新希望六和、中建材智慧农业小镇等一大批农业领军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

六大产业链拓宽农民致富路

没有龙头企业的发展,就没有食品产业的壮大。近年来,莱西市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扶持培育出了青岛雀巢、九联、万福、佳德、东生、浩丰等一批具有行业或区域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形成了花生、蔬菜、果品、生猪、肉鸡、奶牛等六大产业链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莱西市拥有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65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7家、青岛市级46家,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青岛市第一。

这六大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龙头”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的“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公司+合作联社+农场”的经营模式。目前,莱西全市80%以上的农户被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每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30多亿元,人均增收6000多元。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李焕青

新闻推荐

万达、王府井、爱琴海莱西开建三大商圈

聚焦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