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局级”干部 扎根小村庄 全市公开遴选的村党委书记张建东,立志打造乡村振兴的莱西“七星河模式”

青岛晚报 2020-09-07 06:10 大字

“就二亩半地,政府用着了,咱怎么也得支持。”在莱西经济开发区七星河新村龙湾一村自然村,74岁的村民史茂胜遇到村党委书记张建东,说起村里正在建的一个项目,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聊了半个小时。2019年12月,原为青岛正局级干部的张建东,作为全市公开遴选的200名村党组织书记之一,到七星河新村任职。上任大半年,吃住在村里,这位57岁的村党委书记,想干的事儿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史茂胜所说的“正在建的项目”,是指在村里落户的钻石小镇。该项目总投资50亿,达产后可用工3万人,所占1200亩地,全部来自龙湾一、龙湾二两个自然村。项目第一期已经开工,可是还有几户农民对征地有抵触心理。

怎么办?党委政府引进的企业和项目,关系到农村发展的事,一定要给老百姓讲清楚。这大半年,这样的话,张建东几乎天天讲,并且身体力行去做。说的做的多了,各村的干部也积极行动起来。6月份,龙湾两个自然村党支部,专门把村民召集到工地,为村民们开了村有史以来第一个“项目说明会”!

为什么要建这个项目?主要生产什么产品?将来前景怎么样?会给村里带来什么好处?达产后用工对村民有什么优惠……项目投资方总经理梁连波,把村民们关心的问题,讲了个明明白白。项目说明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原来抵触倒地的两户村民,主动找村干部要求领取补偿倒地款,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张书记,这是各自然村摸底报上来的名单。”一天上午,新村党委办公室主任林建军送来一份名单,名单上有种植、养殖能手,有蔬菜、大理石、玩具等加工者,还有从事餐饮、金融服务、电商等第三产业的村民,满满5页,近100人。“我们要成立七星河产业振兴合作社。”张建东介绍:“七星河新村的产业振兴怎么干,党委政府要引领,要和村里的这些能人、带头人商量着来。”

七星河新村由簸箕掌、胡家疃、龙湾等7个自然村合并而成,1900户、5000多名村民。以前各村发展彼此之间没有多少交集,张建东到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把7个自然村的思想统一起来,产业联合起来,不同自然村、不同产业、不同人群互相助力,形成振兴合力。

“这是全省最大的单体农业智慧大棚,纯占地面积210亩,从荷兰引进的国际最先进技术。”当天下午,在位于胡家疃自然村的莱西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张建东非常自豪:“这个产业园,运用阿里云数据对水肥、光照、温湿度、二氧化碳等生长要素进行控制;和传统种植方式比,灌溉用水只有1/20,产量能增加四五倍。”

“温控达到标准后,我们就能投产。”该产业园运营团队——凯盛浩丰(莱西)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自然村有村民自建的“土”大棚,新村有在建的高标准设施大棚,经济开发区有马上投产的现代智慧温室……传统的西红柿种植,在当地形成了多结构、多层次的产业业态,既能满足不同人群工作和生产需求,又脱胎换骨升级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主导产业。

“我在平度市当过镇党委书记、在莱西市当过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在青岛市农委、扶贫办担任过正局级干部,这辈子全都在‘三农’工作岗位上。”张建东语气坚定:“我想把这一辈子积攒的工作经验和资源,都用到七星河新村发展上,全力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七星河模式’,让城里人愿意来,村里人不愿走。”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马丙政通讯员程强

新闻推荐

年内将建成9万吨粮食储备库

莱西

莱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