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和复工生产企业联络员张雪峰每天工作16小时 为防疫物资原材料供应“操碎了心”

青岛早报 2020-02-26 06:13 大字

[摘要]有他“连轴转”企业转起来

“企业开工复工的防控方案和复工方案是否落实到位? ”“复工复产原材料储备是否充足? ”……从大年初二开始,青岛市工信局消费品产业处二级调研员张雪峰就多了一个

新身份——防疫和复工生产企业联络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尤其是帮助协调解决青岛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问题。为做好这项工作,从“上岗”那一刻起,张雪峰就拧紧“发条”开启了连轴转模式,全天候为有需求的企业服务。也正得益于此,青岛市一家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少了后顾之忧,开足马力保供、保生产。

协调物资使出“洪荒之力”

“先稍等一下可以吗?我正在帮咱青岛一家口罩生产企业协调原材料。 ”上午10时许,记者见到了正忙着为企业协调生产物资的张雪峰。虽然是早上8点到岗上班,但张雪峰一天的工作却是从清晨6点多就开始了。

待到忙完手头工作,张雪峰略带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刚刚取得的“战果”。 “熔喷布你知道吧?在业内被称为口罩的‘心脏’,医用外科口罩的过滤层用的就是这种原材料,目前特别紧俏,通过协调东营市工信局和相关的原材料生产企业,刚给咱青岛盛久、海诺两家口罩生产企业协调了1整吨,明天就能到货。 ”昨天,张雪峰告诉记者,自从接过防疫和复工生产企业联络员这项重任,为解决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问题,他可算是“操碎了心”。截至记者到访,他已经帮助10多家重点口罩生产企业落实了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同时与各区市主管部门对接了口罩配套企业复工复产相关问题。

据张雪峰介绍,伴随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口罩等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纷纷进入满负荷生产状态,相应原材料物资供给紧张的问题一下子摆在了大家面前。 “生产原材料的企业就那么多家,除了人家本地的供给,全国各个城市都‘眼巴巴’瞅着,协调供给这根弦真的不能松懈。 ”张雪峰表示,为了保障青岛企业持续生产,他有多大精力用多大精力,有多少办法想多少办法,下苦功夫帮忙协调生产原材料。从广东深圳、东莞等城市到湖南长沙、岳阳等城市,再到河北沧州以及省内的烟台、东营等城市,为了保障防疫物资生产,最近一段时间,张雪峰使出了“洪荒之力”。

为青岛“赚”来5台口罩机

对于帮助企业协调生产原材料这项工作,张雪峰拼尽了全力。张雪峰举了一个例子,岛城一家生产口罩的企业,正月初七前后鼻梁条出现短缺,即将断供。 “当时这家企业已经在江苏省订购了200多公斤的鼻梁条,但由于当地工厂供货紧张,无法如期交付,迫于无奈,这家企业找到了我。 ”张雪峰说,在了解到企业困境后,他从多个层面着手,层层协调,最终找到了这个工厂所在的乡镇,终于为企业协调到60公斤鼻梁条,剩下的部分则将分批陆续发货。“关键时期,不要盼着简单打几个电话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点对点协调,直到把企业的需求落实好。 ”张雪峰说。

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25日,记者联系到张雪峰近段时间所服务的青岛盛久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这家公司总经理张殿胜处,记者了解到一个可能连张雪峰自己都不知道的辉煌“战绩”。

“疫情严峻的时候,各地高速路口都实行管控,没有物资运输通行证,一些高速下不来、上不去,很是头疼。 ”张殿胜告诉记者,大概是在2月中旬,自家公司的一辆汽车去江西那边采购原材料,晚上9点多他接到跟车负责人的电话,表示没办法上高速。 “已经是晚上了,但实在没办法,我还是拨打了张处长的电话,向他反映困难,没想到晚上9点多了他还没下班。 ”张殿胜称,在接到自己电话后,张雪峰第一时间帮忙协调,直到晚上11点多,拿到物资运输通行证,车上了高速,他才下班休息。

据张殿胜介绍,也正是凭借这张物资运输通行证,前不久,他从江苏为青岛采购来5台口罩生产设备,自己留了1台,另外4台交由岛城其他企业负责生产。 “一台设备开足马力一天能生产2万只口罩,这5台设备一天就能产10万只口罩呢! ”张殿胜笑道。作为联络员的张雪峰,对自家企业的帮助不仅仅局限在这一件事上,近段时间,自家企业生产口罩所需的耳绳、鼻梁条、熔喷布等原材料供应厂家,都是张雪峰帮忙联系的。

“作为防疫和复工生产企业联络员,他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感谢咱青岛政府部门的付出,原材料供应源源不断,我们一定能完成政府下达的生产任务,为大家提供保障。 ”张殿胜说。

忙得忘了哪天是“十五”

作为防疫和复工生产企业联络员,张雪峰为众多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解决了大麻烦,那他每天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呢?

“早晨起床随便扒拉几口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疫情期间,每天睁开眼就是各种协调调度,忙得我都忘了时间。 ”采访过程中,张雪峰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细节:2月8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一大早他就出门忙起了工作,下午5点多,刚落实好一批物资的调度,就看到了家人发来的一条微信。 “问我晚上是否仍旧加班,能不能回家吃晚饭。 ”张雪峰无奈道,直到那一刻,他才想起那天是元宵节,是与家人团聚的日子。 “在单位都是吃盒饭,仔细想想,好久没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上一顿温馨的晚餐了。 ”张雪峰告诉记者,一个多月来,从早上6点多忙到晚上9-10点成为常态,有时候甚至晚上11点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喝口水,企业的求助电话就又来了。

据张雪峰粗略估计,最多的时候,自己一天大概要接打近300个电话。这是什么概念呢?以张雪峰一天工作16个小时计算,他每隔3-4分钟就要接打一个电话。 “有些电话简单,打通后三两句话就能交代清楚,还有些电话可能就要费一些口舌了,得跟人家沟通明白。 ”张雪峰恐怕永远都忘不掉自己打电话打得口干舌燥的样子,“挂掉电话,匆忙喝口水接着又忙活起来了。 ”

不单单是打电话,作为联络员,他还需要到企业走访摸排,了解企业最迫切的需求,然后再接着帮忙协调解决。 25日中午,匆匆吃过工作餐,记者跟随张雪峰再次出发前往青岛沁都服装有限公司,调研企业隔离服生产和市场情况,帮助企业协调金融支持需求对接。前往企业的路上,记者留意到,张雪峰走路的姿势似乎有些不协调,原来,因为连轴转忙工作,张雪峰腰部肌肉被拉伤了。 “分内之事,虽然苦点、累点,但想到能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很充实也很有成就感。 ”张雪峰笑道。

晚上要工作到9-10点钟

下午1时30分,记者跟随张雪峰来到了位于莱西市的青岛沁都服装有限公司。 “上午接到他们的电话,反映在融资贷款方面遇到困难,并了解到他们隔离服生产销售方面同样存在一些小情况,担心电话里说不明白,所以特意过来看一下。 ”张雪峰告诉记者,特殊时期,完美解决企业的需求就是他作为防疫和复工生产企业联络员最大的使命。在青岛沁都服装有限公司,了解到企业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后,张雪峰当即拨打电话帮助企业联系销售,确保资金早日回流。 “融资贷款方面的问题,术业有专攻,我还要回单位跟相关部门同事进一步对接,今晚就给你们答复。 ”张雪峰说。

下午4时许,回到单位的第一时间,张雪峰就与相关业务处室取得联系,对接企业融资贷款方面的问题,并继续联系了湖南省工信厅、岳阳市工信局,跟进协调青岛企业在岳阳订购的6吨熔喷布,尽快向青岛发货。 “赶紧忙完手头的工作,下午6点后,我就要汇总梳理各类信息,查漏补缺,形成文字类信息,重点跟进对接难度大的工作事项了。 ”简单跟记者介绍了自己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张雪峰回到岗位继续投身到紧张的“战斗”中。

直到下午5时许记者跟张雪峰告别,繁忙的工作中,他一刻都没有停歇。据张雪峰估计,晚上他还得忙到9-10点。 “说真的,今年的工作经历和压力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不过也扛过来了,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张雪峰说。

新闻推荐

打好防疫战念好发展经

讲述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