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校园演绎的故事

济宁日报 2020-01-14 10:37 大字

本报通讯员于文广辛起

青岛莱西市洙河小学王润生校长从北京开会回来,整理积压多日的报纸,看到《中国教育报》一篇《超级阅读量 创出高效益》的报道,思考很久的语文教改突破,似乎开了窍。他很快拨通了“主人公”——济宁市南池小学的电话,说想去考察学习。电话那头的校长沙军连连道谢“知音”,满口答应。转念一想,应菏泽巨野县凤凰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的邀请,近期就要去送课,何不邀请莱西同仁一道前往?王校长欣然应允。

那天,王校长偕四位同事,驱车6小时,中午赶到南池小学。路途遥远,好在轮流驾车,稍缓疲劳。下午,不辞劳顿辛苦,兴致勃勃观摩了中高年级各班10本书自读情况,见到别开生面的学生“各读各书”的课堂场景,完全是报道的那样活泼新鲜。这个学校2019年11月8日就把一本语文教材教学完了。

放学后,他们随南池小学一行6人,开车一个小时赶到巨野。东道主热情迎接客人。三分餐饭,七分交流,三句话不离“主题”语文教改,海水,泽水,池水,汇流交融,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好不快哉!莱西张琳琳校长与南池张晓静主任同宿一室,从晚饭后谈到凌晨。 她详细询问了南池小学“1+10+N”语文课改的操作模式:从1本教材怎么备课,怎么上课,到老师如何带领学生在课堂上阅读10本书,再到如何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等等,事无巨细,了解了很多细节。

第二天,“名校送课进校园,携手共进促发展”教改交流研讨会上,南池小学送课三节。二年级《狐狸分奶酪》,呈现了朗读、写字、读听故事的“南池”低段教学模式。三年级第八单元整合教学,以“什么写法表达了人物什么品德”为线索,四篇课文一课时教完。五年级第八单元整合教学,《古人谈读书》不串讲,不翻译,只问学生哪些字不懂,几分钟会背诵;后两篇课文,巧妙启发学生按“前文”写法概括出“今人谈读书”的几层意思,并提问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不回避学生学习习惯的缺陷,反复强调发言要清楚响亮。此前巨野的老师已先后两次到南池小学听课交流,并阅读过《大众日报》刊发的《南池风筝渐飞高》的报道,但这次仍然感觉这样的课耳目一新。莱西的老师第一次听南池课,更是感触很深,反映眼界大开,不虚此行。因为第二天参加上级会议,莱西的老师要连夜赶回,但还是全程参与下午的评课、交流、专家讲座,坚持到5点结束。告别时,巨野、济宁的老师再次被感动:他们要开七个小时的车,第二天凌晨才能到家。

新闻推荐

雪天巡线保供电平稳 国网莱西供电公司启动保电应急方案应对恶劣天气

线路巡查。1月7日,莱西市迎来了2020年第一场降雪,为保证供电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国网莱西供电公司迅速启动保电应急方案,全...

莱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莱西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