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人不简单,烙葫芦烙出个博物馆 本报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投入毕生积蓄带领村民致富
葫芦博物馆里的葫芦。文/图半岛记者谢浩军实习生张帆
葫芦谐音“福禄”,有非常好的寓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少人在葫芦上作画,让普通的葫芦成了工艺品,莱西有一位叫周强一的老人,特别喜欢葫芦烙画,有着近20年的葫芦创作经历。半岛都市报《莱西新闻》在之前曾经多次挖掘莱西民间手艺人,对周强一进行过报道,后来央视媒体都对他进行过报道。现在周强一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葫芦文化,特意创办了葫芦博物馆。未来将发动更多村民种植葫芦,并且免费教给他们葫芦烙画,让更多人增加收入。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艺术,莱西葫芦烙画艺人周强一投入毕生积蓄创办了葫芦文化博物馆,位于沽河街道迟家庄村。“这些葫芦大多数是我自己绘制的,现在拿出来进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葫芦艺术文化。”8月30日上午,半岛记者来到了周强一的葫芦博物馆,在周强一老人介绍他的博物馆时,半岛记者看到了几百件大大小小的葫芦艺术品。周强一告诉记者,莱西是中国葫芦艺术的重要发祥地,有几百年的历史。莱西葫芦主要采用彩绘、镂刻、浮雕、烙画等工艺,也有线刻、绘画、镂空以及与书法、绘画相结合的新工艺,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2006年底,莱西葫芦被青岛市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艺术创作形式多种多样,为什么周强一老人就喜欢上了葫芦烙画呢,这还要从40多年前说起。周强一介绍,在40多年前他第一次见到了葫芦上作画、烙画后一发不可收拾,但苦于工作忙没有时间,直至退休后,才开始从画笔转成电烙铁,从画纸变成葫芦。“我小的时候,父母就种过葫芦,与葫芦有着很深的‘交情’。其实葫芦烙画和其他的绘画创作是相通的,加上我小时候就有绘画基础,接触葫芦烙画也比较容易。”周强一告诉半岛记者,他葫芦烙画创作已经有16年的时间,在这之前,都是和朋友一起研究相关的美术创作,因为他的朋友在工艺美术厂上班,很多的创作思路也是从朋友那里学到的。
从正式接触葫芦烙画之后,周强一就专心研究如何能更好地在葫芦上画出优美的图案。一般情况下他先用铅笔在葫芦上进行打底绘画,勾勒出准备画的图案,这样能避免直接烙画出现错误,等烙画完之后,用橡皮擦掉即可。画完之后,周强一将电烙铁接上电,按照之前铅笔画的线条进行烙画创作。烙画就是要靠着烙铁的温度,让葫芦表面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烙痕。“烙画必须要有耐心,用电烙铁的头一点一点地触碰葫芦,这样明暗关系就出来了。”周强一说道,个头小的葫芦,快的时候一天就能画完,而一些大葫芦,一个月才能完成。
“葫芦画看似简单,其实都要经过几道严格的工序,先要刮掉葫芦表面上的粘脂层,再将葫芦放在特殊防腐剂里浸泡,晾干后按照大小和形状进行分类。”周强一老人拿出一大瓢葫芦告诉记者,像这个葫芦表面有压痕,可以选择涂抹填平后用于彩绘,这样可以覆盖葫芦本身的缺陷,让这件工艺品更加完美。
周强一的葫芦创作经过半岛都市报《莱西新闻》报道之后,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央视媒体都对他进行过采访,这让周强一更加增大发展葫芦产业的信心。周强一用来创作的葫芦都是从农户手中收的,而且还与外地农户签订协议,保证能收到葫芦。在挑选葫芦上,周强一有严格的要求,外形好看、表皮光滑。“之前收的葫芦多数是外地的,我就希望发动村民种植葫芦。”周强一说,下一步将免费教村民葫芦艺术品创作,包括烙画、彩绘等多种创作手法,这样可以打造一个从种植到艺术创作的葫芦文化特色村,让更多人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现场检查柴油车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检查加油站。针对蓝天保卫战面临的严峻形势,8月份以来,莱西市再度发力,打出组合拳,综...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