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国庆”的故事

淮河晨刊 2019-08-05 08:57 大字

102路公交车司机吕东正在对车辆进行保洁,摄于8月2日。二中历史教师汪焕香正在查阅资料,为新学期做好准备,摄于8月2日。题记

国庆这一天,恰巧也是许多普通人的生日,这是他们格外珍视的“小幸运”,更赋予了他们自豪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自今日起陆续推出特别策划,采访多位主人公,分别来自蚌埠市各行各业,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但他们都有关于“国庆”的故事。

本期,让我们倾听两位普通人“国庆”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收获,感受时代的变迁;也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蒸蒸日上!

“全国人民陪我一起过生日”

姓名:吕东

生日:1970年10月1日

职业:公交司机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蚌埠人,我感谢我的父母,在新中国生日那天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城市。”102路公交车司机吕东说,“我的名字里没有‘国庆’,但父亲为了纪念这个举国同庆的日子,给我起了个小名叫大庆。”

吕东的父亲是一名铁路职工,母亲在原纺织厂工作,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就住在邻近花鸟市场的小区里。由于离火车站比较近,每天都能听到火车经过咣当咣当的声音,“小时候曾经想过当火车司机,虽然后来没有到铁路上工作,但也从事与交通相关的工作,当了一名公交车司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浓浓味道的“大通道”成为吕东早期关于公交车的记忆。“记得当时公交车,车上人又多,车子一路吱吱扭扭,慢吞吞往前走,坐车的人也不着急,就在车里坐着聊天。要是上个桥或是坡,哼哧哼哧半天才上去,真让人捏一把汗。”吕东说。

“其实我当公交车司机也是半路出家,1988年在六中毕业,考入江淮卫校,1991年起在原纺织厂当了十几年的厂医。”吕东说,直到2009年,命运又给了他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应聘成为公交司机,这也让吕东赶上了公交事业快速发展的好日子。

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吕东和他的公交车成了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光鲜亮丽的职业形象之下,要付出的辛劳只有自己清楚。“那时候开的是长江福莱西宝,烧柴油的,夏天热的情况下,驾驶员为了防暑降温,就把麻袋铺到引擎盖上,泼上水,三个风扇吹都直冒汗,腿上还生痱子。那时候车封闭也不好,冬天开车身上冷飕飕,酷暑寒冬都非常辛苦。”他说,“方向盘也没有助力,一趟跑下来两个胳膊抡酸了,车小毛病也多,时间长了自己都会修。”

吕东告诉记者,这几年,公交车司机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2013年,蚌埠市开始投运“福田”液化天然气公交车,发动机由前置改为后置,载客人数有所增加,现在驾驶纯电动公交车无论是乘车还是驾车环境都有了提升。“早上发车,公司都为我们准备了早饭,休息室里有了纯净水,冷热可以自己选择。”他说。

近年来,蚌埠市公交事业快速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和理念打造智慧公交,积极构建集调度、客服、管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智能公交指挥系统,陆续推出“蚌埠掌上公交”APP、电子站牌等服务功能,初步实现了营运生产、公众出行智能化、系统化。“以前还需要有个人卖票,一个月跑下来都要收3万多元现金,现在都刷卡,用支付宝了,一个月也就收个七八千吧!”吕东说。

采访结束时,语音提示发车的声音从广播里传出,记者追问吕东平常怎么过生日,“开公交车这十几年,基本都是在岗位上度过,下班回家,家里也不会特意准备,女儿常逗我说你这生日是全国人民陪你一起过,赚到了。”

“没有祖国哪里会有我的今天”

姓名:汪焕香

生日:1966年10月1日

职业:教师

“我是1966年10月1日出生的,就在凤阳县西泉镇欢塘村,离蚌埠很近。”二中历史教师汪焕香说,“虽然是国庆节出生的,但父亲给起的名字没有‘国庆’,是按照辈分命名的,家中的两弟两妹也是这样的。”

汪焕香家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收入主要靠种地,由于父亲高小毕业,还兼任生产队会计。“小时候,每年除夕前都有大半个村子的人找父亲写春联,我就在一旁研墨帮忙,从早忙到晚,母亲忙里忙外,没少发牢骚,可我看到那些人排队等待期盼的眼神,门上张贴的春联,我就对父亲充满敬佩,毕竟当时在农村有文化是很牛的,我们家可以说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书香门第。”

1973年,到了上学的年龄,7岁的汪焕香在大山东小学就读,学校离家二三公里,每天一早踏着田间小路,背着书包,和同学一边打闹一边向学校走去。“学校当时只有六七间教室,操场就是泥土踩出来的,一个升五星红旗的杆子,两个篮球架子,那时候体育课不正规,就是出来玩闹,老师吼一嗓子还是有点怕的。”他说,“教室是茅草屋顶、土墙,课桌就是学生带来的长凳子,人坐在小板凳上,教室里没有灯,一到下雨天,光线不好,就坐在教室里看窗外等着,后来转到欢塘小学,沾了学校旁石灰窑场的光,才有了电灯。”

汪焕香初中就读于考城中学,“当时我最感兴趣的英语和数学,英语老师姓吴,是来自蚌埠的下放知青,她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惜一年多就回城了,换了个老师,可能不太适应,我的英语成绩下降很快”他说,“我对这两个学科的老师很崇拜,这也是后来我选择当老师的原因。”

1989年汪焕香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分配到天河中学,学校条件一般,一张嘴、一根粉笔上一节课,“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辅导书,自己出题给学生做卷子,蜡纸刻钢板,出份卷子衣服、胳膊上都是油墨。”他说,“学生夏天做卷子,胳膊都是油墨印,搞不好脸上都能印上。”

“1992年来到张公山中学任教,学校已经有了投影仪、复印机等新式教学工具,再加上自身努力,1996年我获得了市教坛新星称号。”汪焕香说,“1997年我凭借出色的教学水平,来到蚌埠二中任教,教学仪器、教辅书籍也多了,2000年多媒体教学开始在学校普及,2013年网络、智慧教学就多了起来,这些年新的教学理念等不断出现,到现在我还在不断学习。”

“其实我觉得现在教学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是填鸭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汪焕香说,“现在主要的是启发引导,再加上多媒体的信息量,老师更多地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汪焕香还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53岁了,可仍然坚持带高三,尽管有些力不从心,他还是想将教学经验传给年轻教师,力争把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学深学透,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踢群第一案”重申了哪些法律常识?

然玉“踢群第一案”近日在山东省莱西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因被移出微信群、以其名誉权被侵犯为由起诉该群群主的原告起...

莱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