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下延基脉,展柳不分家 ——莱西岘沽村展氏探访记
张文艳
云层堆积,阳光挣扎着透出些许璀璨光芒,炎热依旧。这一天,驱车赶往莱西市院上镇岘沽村。
沿高速前行,一路上穿出水泥森林,进入绿色田园,乡村公路上,一辆高大的拖拉机,占据了半条道路,司机气定神闲地驾驶前行,不时俯视身边的行人车辆,遇到熟人招手示意,颇为有趣。
在展崇高、展强华、展旭玲等几位展姓后人的带领下,辗转来到了岘沽村,是为了解一个村庄的风情,也是溯源一个姓氏的基脉。
今天的风物,裹挟着昨天的故事;昨天的底蕴里,谱写着今日的传奇。
“自从柳下延基脉,每到年终报祖功”,这是每逢春节岘沽村展氏祠堂大门上都要张贴的一副对联。
提到展姓的起源,一定离不开一位历史名人——柳下惠。相信很多读者会和笔者一样,有这样的疑问:柳下惠不是姓柳吗?非也。柳下惠其实姓展。这其中的典故还得从春秋时期的鲁国说起。
莱西市政协原副主席展希林先生出生于岘沽村,如今已经76岁的他研究展家文化多年,他讲述了展氏的来源以及展、柳为一家(后文有详情)的故事。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姬姓,展氏,名获,字禽,另一字季,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平阴孝直镇展洼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无骇之子。
“我们姓展的第一辈得姓的始祖就是展禽,也就是柳下惠”,展希林先生说,祖先得姓方式有很多,有的以祖先的族号为姓,有的以封地为姓,有的以官职或者职务为姓,展姓由名而来。在南宋初年学者郑樵编纂的《通志》中记载:“展氏,姬姓,鲁孝公之子,公子展之后,以名为氏。”经过是这样的,鲁隐公八年,官居司徒之职的无骇去世。无骇是公子展的孙子,“羽父请氏,公命以展为氏”。当时鲁孝公有四个儿子,其中鲁惠公继承王位,公子益师,字众父,他的后人为众氏;公子彄,食臧邑,他的后人为臧氏;公子展既无字也没有食邑,就用名作为后人的姓氏。
获得姓氏这一年,展禽据记载只五岁(公元前715年),他的父亲无骇已经去世,这样德高望重的名门望族不能没有姓氏,说不过去,于是当时的国君鲁隐公打破了以父亲的名字为姓氏的常规,用无骇的祖父公子展的名字取姓氏为展。这也是“以名为氏”典故的由来。
“姓有了,但实际上得到这个姓的,是公子展的重孙子。因为当时是公子展的孙子公子无骇去世的时候有的这个姓,无骇的儿子也就是展禽是第一位受姓的展氏”,展希林先生说。
生命的繁衍如顽强的枝蔓,在时光里蔓延着,似乎悄无声息,其实轰轰烈烈。
展氏从始祖柳下惠开始,繁衍到了第六十三世展克敬时,因明朝年间的瘟疫,携家谱迁入胶州。展克敬的儿子展正亨在胶州娶了名门望族的匡氏大小姐为妻。
时局的变动促成了人口的迁徙。明朝靖难之役,危及展氏的安危,展正亨的孙子展氏兄弟为避灾祸,再一次决定寻觅新的家园。
1404年,展氏四兄弟分别挑着一担筐一担篓,拖家带口,互相搀扶着从胶州出发,顺河而行,在一片地势较高的平地上暂时栖身,因感孤寂,又迁移鞠氏家旁,抱团取暖,立村建业。
700多年的朴素的村庄,埋藏着岘沽展氏人的根基,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未曾忘记家乡,所以他们都在为家乡收集着传说、故事,不放过一点线索。
至少有300多年的龙柏无言,已经残缺斑驳的御赐“敕封义民”牌匾却真切地记录了展氏先祖展迪乐善好施的功绩,是展家人的骄傲,也是家风的旗杆。
稍微上了点年纪的人还清楚地记得展氏祠堂(后拆除)的每一处细节,除了大门的对联外,谱志两旁的两副对联都能脱口而出:
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怿,
致诚致慤祭神如在孝常存;
春祀秋尝遵万古圣贤礼乐,
左昭右穆续一家世代源流。
还有屋脊上的神兽,院子里的白杨树,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他们深刻的记忆。
犬吠,古树,蝉鸣,炊烟,透过狭窄的巷陌,看到的是无尽的风云。于是,在日光抖落岁月的风尘之后,我们跟随展氏先祖的脚步,追溯那经历了700多年的沧桑……
莱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