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我乐村:土地流转“转”出致富增收路

农村大众报 2019-05-30 14:31 大字

葡萄园内葡萄藤层层叠叠,一串串葡萄似座座珍珠塔,使人口生蜜意,甜沁心脾……这是4月20日笔者在莱西市沽河街道前我乐村村民李少勇的高温大棚内看到的场景。目前大棚内的葡萄已经开始陆续上市,这11亩大棚葡萄让李少勇更有了底气,也让他成了村里的种植明星。

自2015年开始,莱西市沽河街道大力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积极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给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土地流转“转”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激活了发展新动能。前我乐村是沽河街道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

土地流转“转”出致富新天地

“这棚一亩半‘藤稔’,估计能产七八千斤葡萄,差不多能挣个十五六万元。”前我乐村村民刘在山指着自家大棚里即将成熟的葡萄告诉笔者,他家原本只有2.6亩地,当初计划建总占地8亩的4个葡萄棚,可临近人家怕私下流转土地权益无法保障,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亏得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有了‘担保’,村民心里‘有了底’,最终土地流转才成功。”

在土地流转之初,前我乐村不少农户对政策不清楚,怕失去土地这一基本生活资料而不愿流转。村党支部为打消村民思想顾虑,维护好村民利益,搭建起了村土地流转平台——青岛林邦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了改变农户分散种植,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前我乐村“两委”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帮助村民发展高效农业。为做通村民工作,村“两委”成员带头流转土地,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到村民家里分析利弊、算经济账,通过书记示范、干部带头、党员带动,前我乐村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党支部还致力于帮助村民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为村民统一供种、供肥、供药,并同种植户签订定单协议,为村民种植“兜底”。通过这种方式,前我乐村村民手中的土地,以1200元/亩的价格流转到合作社,合作社的社员再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流转使用土地。“流进”复“流出”,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是村和街道对土地流转进行了“背书”——街道经管站对于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实行土地流转备案,规范双方的合同,保证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有效。

前我乐村村委会主任、青岛林邦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为成一直希望借助周边数千亩葡萄种植区,带领村民发展设施葡萄种植。“如果没有手里的这个‘红本子’,不光村民有顾虑,我也有顾虑。”李为成展示着手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介绍说:“一个高档设施葡萄大棚占地三四亩,投资二三十万元,以前土地没确权时,村民有顾虑,怕葡萄种上没几年,土地又被收回去。有了‘红本子’,村委会一发动,村民都愿意跟着干。”

据了解,通过这种土地流转的方式,截至目前,前我乐村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了200余个葡萄大棚,种植葡萄600亩,走起了“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路子,合作社牵头开展农超对接,注册了“林帮葡萄”商标,葡萄项目年收入达1600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收效是传统种植的近6倍。

大棚种植开辟致富新路径

据了解,在发展大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建棚资金不足的社员,青岛林邦果蔬专业合作社会向银行推荐,由银行在合作社的担保授信额度内解决社员的贷款需求。此外,青岛林邦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为成还以合作社的名义拿出200万元从莱阳购买建暖棚的钢材,找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社员们可以先建大棚,有了收入再还钱。村民王振成介绍:“当初俺想建大棚种葡萄,可手里没有钱,是村里帮俺贷款,没有技术,也是村里懂技术的能人来帮忙指导,靠种植葡萄,第二年俺就还清了贷款。”

有了土地,前我乐村村委还积极组织种植户到种植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找项目,最终确定利用本村地理环境,在平原地发展冬暖大棚栽种葡萄,在岭半坡栽桃树,在岭上的水浇地种蔬菜和粮食。第一年,前我乐村就发展葡萄冬暖大棚30余个,现在已建成钢结构冬暖大棚100余个,崂山棚70余个。另外,前我乐村还种植了优质桃子300亩,桃子和葡萄都成功申请了无公害认证,每年能为社员增加收入一千多万元。

4月15日一早,李少勇就在葡萄大棚里忙碌开了,他的身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葡萄林,“每天早八点,第一件事就是卷棉被,保证光照,当棚温升到26摄氏度时,将风口小开一点,葡萄长了一个晚上,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将放风口开大,始终将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以下。”说着,李少勇按动了身旁的一个按钮,瞬间,棚顶的塑料纸缓缓升起,他介绍说:“下午,当温度下降时,将风口相应关小,保持温度,直至将风口全部关闭。傍晚,当温度降至20摄氏度时,太阳光已不太有作用,就将大棚被放下。如此,每日周而复始。”李少勇说,现在种大棚葡萄,虽然忙,但比以前轻松了不少,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让村民受益匪浅。

李少勇介绍说,他种植葡萄已经14年了,从2015年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后,他才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开始种植高温大棚,现在他家共有11亩大棚,是他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年的收入在30万元左右。李少勇还说,他现在种的葡萄品种也改良了,是“藤稔”葡萄,粒大更甜,上市时间比普通大棚的提前了2个多月,价格最高时能卖到26元一斤。

土地入股收获增收新希望

看着李少勇种大棚葡萄赚了钱,他的哥哥李少军2016年从东北打工回来后,也建起了葡萄大棚。像李少勇兄弟俩一样因大棚致富的人在前我乐村还有不少,“目前我们村153户人家,共有200多个葡萄大棚,每家每户都有大棚,少的一两个,多的六七个。”前我乐村村主任李为成介绍,目前村民每人每年纯收入在3万元左右,比以前增加了2倍。

前我乐村的发展受到了外界广泛的关注,如今,他们正在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种植技术,传授给前来参观学习的外村人,在前我乐村的影响和带动下,邻村先后建起葡萄大棚近千个。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拓展市场,前我乐村委会筹资50万元建立了果蔬交易大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与外部大市场的衔接直通,村集体仅靠租金一项,年增收就达3—5万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来源。

据悉,随着果蔬事业的发展,前我乐村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不断扩大大棚种植规模,改变现在单一发展葡萄的种植模式,在冬暖大棚里增加桃子、草莓、樱桃等高效水果的种植,建起果蔬采摘园。这样既实现了品种的多样性,丰富了游客的采摘品种,提高了游客的采摘兴趣,又能降低村民发展单一品种的风险,把村庄发展成一个具有采摘园性质的旅游区。

(潘岳林)

新闻推荐

北汽新能源EV系列物流车6月上市 快充40分钟 最高续航可达270公里

本报5月26日讯日前,“北汽新能源货车推介座谈会”在北汽新能源青岛基地召开,加大对北汽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力度。据悉,此次推...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