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光芒,璀璨闪耀 ——南开精神铸就南开教育之魂

半岛都市报 2019-05-08 07:56 大字

天津南开中学翔宇楼。

天津市南开中学。

重庆南开中学大门。半岛记者谢浩军

翻开南开百年历史书卷,可以让人感受到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创办者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以“教育救国”为宗旨,一心想为国家做贡献。他们二人都有着不服气的精神,这也成了南开的特点。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怀,孕育、构筑了南开校园文化,成就了南开精神。周恩来总理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激励了一代代南开人。

为国而办学

1904年,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在天津共同创办“私立中学堂”,就是南开学校的前身。而1919年,注定是风起云涌的一年。国际上,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西方不断争吵,重新瓜分利益,然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代表没有出席会议,拒绝签字。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10月17日,爱国教育家严修、张伯苓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宗旨创立的民办南开大学开学,是南开系列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学校设文、理、商三科。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即为文科第一期学生,学号六十二。

此后,南开历经坎坷,栉风沐雨,不断前进,如今已发展为包括大、中、小学不同层次的系列学校,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南开学校初创时仅有73名学生,而今,南开学子遍布大江南北和海外各地。一百年,从南开走出大批优秀的人民公仆和高素质的建设者,走出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大师,走出一批功盖千秋的革命英烈。周恩来总理是南开的骄傲,他一往情深地说,“感谢母校对我的教育”,“我是爱南开的”。

艰难时期不断拼搏

1937年8月,南开大学师生跋涉南迁,10月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不久继迁昆明,1938年4月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校师生以“刚毅坚卓”的精神,生活越艰苦,读书越勤奋,在铁皮屋顶教室、简陋的茅草房培养了一大批兴业之才、治国之士、学术大师,预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创造了世界教育史的一个奇迹。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再一次严重毁损南开大学校园建筑,但学校再次凭借南开精神站了起来。师生好像当年的西南联大,在地震棚中学习,教学科研工作从未中断。20世纪末,面对高等教育竞争加剧的挑战,南开大学坚持"求精求强注重特色"的发展战略,保持适度的办学规模,师生员工戮力同心,跻身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行列。

南开系列学校不断壮大

目前,南开系列学校包括南开大学(含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南开大学附属中学)、天津市南开中学、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自贡市蜀光中学、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市南开翔宇学校、天津市兴南中学、重庆南开(融侨)中学九所系列学校,并成立了南开校友总会。这些学校都视张伯苓为第一任校长,用着统一的校歌、校训、类似的校徽以及其他类似的识别,他们的学生有着共同的名字——“南开人”。

青岛莱西南开学校,将是南开系列学校中色彩浓重的一笔。莱西市姜山镇的青岛莱西南开学校,占地面积400余亩,投资近10个亿,是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国际交流中心的一所现代化高端优质学校。

不断奋力前行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它凝练了南开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意指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与时俱进,每日每月都有新的变化。按照张伯苓的本意,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公”、“能”校训作为南开教育的核心理念,一种人文底蕴、学脉渊源,积淀成为贯穿百年历史、赋予学校长久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启迪陶冶了成千上万南开人。爱国爱群、化私为公体现了南开精神之魂。

南开具有开放意识,应时求新的价值观念和与时俱进的自觉追求。“日新月异”的校训,既体现在南开办学、治学的宏观思路上,也体现在南开传道、育人的具体要求上。新中国的南开学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校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民主改革,开始了各自独立办学的进程,指导思想、教育方针、运行体制、实力规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革命的、科学的、朝气蓬勃的精神传承下来,播洒在南开人的心间。

南开建校后的一个世纪,始终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卓然的智慧,筚路蓝缕,铸就了南开教育的人文魂魄——南开精神。对百年南开历程的回眸与纪念,绝不仅是华灯流彩的庆典,更有对她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发掘,对她精神特质的传承与弘扬。先哲的风范,前辈的心血,意蕴绵长的南开精神凝聚在百年时空之中,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开人奋力前行!

新闻推荐

立夏虽到,入夏还早 青岛市区往年入夏时间在6月底至7月初

半岛记者潘立超报道本报5月6日讯6日白天岛城天气晴,北风3~4级阵风6级,市区最低气温10.8℃,最高气温21.4℃,其他区市...

莱西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