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深处新“愚公”
(上接第一版)“拔穷根”,从何处入手?在衣元良看来,必须解决“缺水缺路”这两个老大难。
然而,无论通水还是修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几年下来,虽然村里的环境卫生发生了不亚于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苦苦思索着衣家村发展方向却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时间,衣元良也陷入了迷茫之中。
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2017年就这样来到了。一次,衣元良到亭口镇汇报工作,镇党委书记史大磊将《塘约道路》这本书递给衣元良,让他开阔一下思路。看完书后,被洪水冲毁、一无所有的贵州塘约村的重生之路像一把火炬,瞬间照亮了衣元良的心扉,使他看到了衣家村“突围”的方向。衣元良觉得,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衣家村的出路。他对老搭档、衣家村村主任衣忠省说:“塘约村被水冲没了都能建得这么好,有咱们村党支部领头,一定可以把衣家村建得比塘约村更好!”
光用塘约村的事说服大伙不够,因为贵州离得太远;光靠嘴上说不行,还要让村民看到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才能有所触动,愿意相信。为此,衣元良自己出钱,领着衣忠省等村“两委”成员到蓬莱、青岛等地一些发展好的村考察,开拓思路和眼界;自费组织村“两委”成员和全村村民到莱西考察学习晚熟桃子栽植技术,还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到亭口镇复兴村参观,感受复兴村的发展。通过参观学习先进典型,让村民们对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充满信心。衣家村的老支书、今年72岁的村民衣忠国说:“复兴疃比我们疃还小,都能发展起来,我们为什么干不起来?”
衣元良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通过前后一个多月20余次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和6次外出参观学习,衣家村的老百姓达成了共识,他们拍板决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事靠谱!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老少上阵实现乡村巨变传说中,北山愚公在神仙的帮助下,搬走了门前王屋和太行两座大山;现实中,衣元良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帮助下,立下“愚公志”,排除了村里缺水缺路“两大难”。
在群众的支持下,由衣家村党支部领办的一点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衣元良任理事长。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入研究了群众的利益需求,一致认为解决山路难走、水利设施落后问题是当前村民最迫切的需要。因此,合作社一经成立,衣元良便着手操作这两件大事。
长期以来,村里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不高,要通水修路,靠一两个人肯定不行,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集体”的概念重回村民心中,一种带有鲜明衣家色彩的模式被创造出来:合作社成立后,每名户口在村里的村民都拥有1个“原始股”。合作社实行“工票制”,群众参加集体劳动后,合作社按男劳力120元/天、女劳力80元/天的标准发给工票,社员出工满2000元可折合一股“创业股”,除按股分红外,还可用它购买灌溉用水、果树苗和水利管线。
“我们这个工票可厉害了,在合作社里什么都能顶!”村民衣进争展示着自家挣的30多张工票高兴地说,出工一天算整工,可赚一张工票,除将来兑现现金外,将来要按照比例进行股金分红。
党员干部带头,工票公平记录,这些有力举措有效激发出了村民的干事热情,“村集体”的概念在衣家人的心中越来越清晰起来。
在凝聚力逐渐增强的同时,村里的通水工程上马开工了。他们要在山腰上建两个蓄水池和一个扬水站,把水蓄起来、引到山坡上的果园里,再通过微喷设备滋润果园,彻底解决果园之“渴”。但是,兴修水利不是小事,衣家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资金可投入,怎么办?衣元良多方筹集资金,为村里打了两口深水井,出水的那一天,村里像过年一样,大家都高兴地说:“我们村有水了!有水吃了!有水浇地了!”衣元良趁热打铁,带领大家修了以前集体废弃的水塘、建了3个泵房,还申请了节水灌溉项目,全村350亩土地全部拉上了微喷,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通过搞水利,村民们看到党支部是动真的、来实的、真心为大家着想,对于未来的信心就更强了。眼看着人心聚起来了,衣元良又谋划一件更大的事,就是修一条环山路,彻底改变困扰衣家村几百年的行路难问题。
通水难,修路更难。山坡陡,以前没有路,需要现在悬崖上打炮眼崩石头,辛苦还是小事,关键是危险。就靠村党支部这几个人,能干得了这么大的事?
人心齐,泰山移。衣元良有信心:过去的衣家村是一盘散沙,现在的衣家村如同一盘棋。党支部冲在前头,村民肯定会跟上!正如他想的那样,修路工程开始后,全村能动的劳动力,上到80多岁的老太太,下到十几岁的小孩,甚至还有刚做完手术出院的病人、得了脑血栓的残疾人,大家全来了!上工地、砸石块、背石头、搬石子、整路面,村民们有的手被震肿了、砸破了,有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印子,但大家咬着牙坚持,谁也不吭一声。就这样,靠着一锤一锤地碎石、一锨一镐地整平,出了8000多个工,用了7个月的时间,终于开辟出了1条长5.5公里、宽5.5米的环山路,还砌起了3公里长的路边墙。原本预计三年才能完成的水利、修路两项工程,衣家村仅用短短的一年时间便完成,衣元良感动地说:“去年寒冬腊月那么冷的天,俺村老百姓冒着大雪砌路边墙和地堰,连83岁的老太太都上山搬小石头,帮着砌路边墙和地堰,看得我偷偷抹眼泪!”
衣元良和村民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今天的衣家村,与一年前已经完全两个模样:5.5米宽、5.5公里长的环山路直通山顶,路边全是用石块砌成的挡土墙;建成海拔300米以上的高位蓄水池2处,一处蓄水池就能浇地50亩;全村近350亩果园架设滴灌设备,安装智能设备实现刷卡浇地……回首往事,衣元良感慨万千。他说:“共产党就是一面旗帜,党支部就是扛红旗的人。只要我们心里装着老百姓,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舍弃小家顾全大家绘就乡村振兴宏伟蓝图衣家村能有今天,衣元良功不可没。这位新时代的“愚公”舍小家、顾大家,在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说他舍小家,一点也不夸张。在回衣家村任职之前,衣元良在外经营水果生意,生活条件相当好,在栖霞城里买了大房子。听说丈夫要撇下生意回那个以“脏乱穷”闻名的衣家村,衣元良的妻子不乐意了,甚至说出“要回村,就离婚”的话来。然而,悠悠赤子心,浓浓家乡情,眼睁睁看着父老乡亲过着苦日子,衣元良做不到。顶着天大的压力,他毅然扔下生意,回村任职。每个月,他要花4000多元雇人照看生意;村集体没钱,有个大事小情都得他先垫钱,整治环境卫生、通水修路,前前后后垫了十多万元,那些今天1000、明天500的零碎开支根本就数不过来了。
不顾家、倒贴钱,这么多年来,衣元良全身心扑到村里的大大小小各项工程上来,看顾着村里的每一个群众,尽最大努力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村里的点滴变化带来的“红利”。用衣元良的话说:“咱们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大的优势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个人损失点儿是小事,关键是不能让村里的任何一个人掉队,大家得携起手来奔小康。”
人心都是肉长的。衣元良的付出,衣家群众看在眼里,念在心头。一年冬天的半夜,村里突然停电,衣元良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发了句:“天真冷啊”,没两分钟,就有村民抱着茅草来敲门,让衣元良烧炕暖暖身子。现在他在村里的家,不论白天、晚上都不用上锁。通水、修路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倾尽全力。“大家伙儿这么拼,不为别的,衣书记给村里付出了太多,咱们不拼,心里过不去啊!”衣忠国。
没了缺水、缺路这两只制约村子向前发展的“拦路虎”,衣家村发展的脚步更轻快了。对于眼前的成绩,衣元良并不满足。他说,衣家村将来要走“绿色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向“拳头”产品、休闲旅游、宜居家园要效益。
衣元良是这样想的,也早早地付诸于行动。前段时间,衣元良和村党支部其他成员花费6万多元购进3000棵耐寒耐旱晚熟品种桃树苗,计划沿山顶5公里山坡路栽种。会计衣忠文算了一笔账:“桃子对土质要求不高,喜欢山坡地,对我们这个依山而建的村子来说正合适。一年种植、二年结果、三年有产量、四年就丰产,亩产在6000-8000斤,按四块钱左右的价格算,亩收入在3万左右,效益很可观。”
桃树种上后,衣元良还计划着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管理指导,注册商标,统一走高端路线,增加桃子附加值,实现桃子“论个卖”。这些桃树一方面作为集体财产,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增加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将被打造成衣家村的景观带。未来,衣家人将利用好大山赋予他们的先天优势,用好这片“青山绿水”,走生态观光、自主采摘这条保护性开发的道路,发展自驾游、桃园采摘,还将推行可远程监控追溯源头的“私家桃园”和“私家樱桃园”。
昨日,沿着山路一路上行,山间栽满郁郁葱葱的树木,空气中满含芬芳;蜿蜒的山路旁整齐堆砌着石头墙垣,透着山村独有的朴实与韵致,令城市间的人们顿时忘却喧嚣,心生向往。“这是一处停车场,将来会设置木屋、帐篷供游客宿营,远处那片山上将来要建两个观景亭。前两天,我们村的藏香猪养殖场也基本建好了,规模能容纳300多头猪,咱村百姓又多了一条增收的路子”,一边走,衣元良一边描述着他的规划。为了衣家村的长远发展,衣元良在亭口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聘请了专业团队为该村制定了整体规划,奏响了向“绿色高效新农村”迈进的凯歌。
走在衣家村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凡是见到的衣家人,他们都自豪地说:“俺衣家,现在可好了。”正如村民所说的,如今的衣家村,依靠衣元良绘就的乡村振兴宏伟蓝图,开拓出一条越走越宽的发展之路。衣家村,就像东方那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已经冲破了云雾,每天都在放出新的光彩、带来新的希望。
新闻推荐
莱西?探索建立特邀检察官助理制度,借助“外脑”?实现精准监督
近日,莱西市检察院配合青岛市检察院对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周某等人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的当事人土地回填、恢复原状情况进...
莱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莱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