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引外扩转型致富 安居乐业生态发展 三个“银沙矿”变成 “金窝窝”

半岛都市报 2018-05-25 06:35 大字

传说:

三个银沙矿演变三个村

传说中,黄帝时代一位矿务大臣,姓柏,名成,字子高,大家都称呼他为柏成子高。谁也不知他的实际年岁,后人只知道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矿务研究学的祖师。他有观外知内的本事,故称他为神仙。一日,柏成先生有兴东游,欲观东海。路过沙格庄地盘时,天热口渴,见此地荒无人烟。其中一个弟子宋高,看大家疲累口渴,就一人去寻水,走出不远发现一泉,水清而甘甜,他喝足后,便呼老师和大家来喝。宋高不觉得累,又见南侧一座山丘,就奔山丘而去,忽然发现遍地是大葱,棵棵粗壮肥大,他即刻想到《探矿歌》“上有葱,下有银沙”,即呼喊柏成老师和同学来看。

柏成先生到此一看,半个山坡长满葱,面积宽度虽不大,但葱长势非常茂盛。便说道:“是块宝地,地下必藏银沙!宋高今日兴奋异常,想来发财也有缘,宋高可愿留下开发么?”宋高道:“宋高愿从师命,留下开发,也希望大家共同发财!”柏成先生笑笑道:“他人都无缘,唯你命中有。你就留下吧,这块地盘就归你了,你就留下大胆开发,以后有什么困难,请到华山找老师。”预句曰:“宋高宋高,金银滔滔,莫忘天道,最终归高。”写完递给宋高,带着弟子往东海而去。

从此宋高留下,便是沙格庄村的首户创始人。宋高在沙格庄村内建了三个银沙矿井点,并搭起工棚。三个银沙矿井点,即分东沙、中沙、西沙,银沙矿需要大量工人,因此沙格庄村居民越来越多,最终根据三个银沙矿的位置,分成了中沙村、东沙村和西沙村三个村庄。

而宋高居住在中沙,开发工程顺利,挖地一丈见银沙,因此宋高很快发了财。后来因为风云变换,改朝换代,或因子孙败家,宋家逐渐衰败颓落,地盘出卖,维持到明朝中期,近处的许多好地都卖给了李家。明朝中期或后期,高家迁入中沙庄。宋家最后一辈人,只生女儿不生男,招了高姓男子作养老女婿,所以最终将所有旧家资都归于高家。

中沙村:

转型致富凝民心

中沙村位于东沙村和西沙村的中间,是传说中宋高当初居住的地方。以前,除了耕种人均0.8亩的土地外,杀猪、养蚕是村民的主要收入。近些年,村两委招商引资促进村民就业,动员指导村民进城做生意,村里经济模式成功转型,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村里还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凝聚了民心,为村民们营造了安居乐业的新村庄。

经济转型,老村激发新活力

中沙村宽阔的水泥街道上干干净净,街边高大的树木郁郁葱葱,大树的间隙,还怒放着月季等各种花儿,水沟也砌得整整齐齐,沟底不见一点垃圾。村子的北侧是一排企业,笔者在村子采访时正是上班时间,这些企业和村庄一样宁静。村子的边上,是多排漂亮的二层楼,村党支部书记刘启迪介绍说,该村有373户,其中100多户住在这些每栋200多平米的二层楼里。该村1153人,年人均收入20000多元钱,村民生活较为富裕。

笔者了解到,以前中沙村村民以养蚕、杀猪为主业。近些年,因飞机喷洒农药和国家规范屠宰业等原因,这两个产业已无法继续发展。村里人均土地还不到1亩,如果不想其他办法,连吃饭都成问题。有的村民选择外出打工,但出力不少赚钱不多还顾不了家,这让刘启迪等村领导感觉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刘启迪告诉笔者,这六七年来,村里利用水质好、村庄和谐、民风淳朴、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纯净水厂等5家企业,村里近200名妇女成了工人,赚钱、照顾家两不误。此外,村两委还鼓励村民进城做生意,没方向的,经验丰富的刘启迪书记给大家指点门路,没有资金的,村领导或帮忙贷款,或自掏腰包借给村民。刘启迪透露说,至今他还有几万元钱没有收回来,但只要村民做生意有需要,他仍会义无返顾地帮助大家。

民心工程,老村堪比新城“美”

村民的生计成功转型,家里富裕了,对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高了,村两委的思路也在不断完善提升,他们又把村庄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凝聚民心,促进村庄再发展。近几年来,该村根据自身经济条件,按照一年修一条路、平两条路边水沟的进度进行整修,目前共修建了6万余平方米的22条水泥路,安装路灯100余盏。前年,村里投资10余万元,钻了一口百余米深井,上了一套先进的净化水设备,每人每年免费供水30桶,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

笔者了解到,去年,村里投资30余万元在村里种植樱花树、月季、草坪,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还利用打造美丽乡村之机,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村前的水库进行了整修。笔者沿着笔直的水泥路来到中沙格庄村的水库,看到水库周围的路面也都做了水泥硬化。水库周边不仅修有整齐的河堤,还安装了白色的防护栏,十分精致美观。护栏外还有用彩砖铺起来的人行路,路边种有不少的花木。水库栏杆外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垃圾箱,有清洁工在清理垃圾,不时有行人在水库边散步走过。

“住在水库边上可好了,风景好空气也好,闲下来我就喜欢在家门口的树下看风景、听鸟鸣。我还移栽了不少品种的花回来呢,好看吧。”家在水库边上的村民王先生说,水库修起来,浇地方便了很多,村里还给每家门前都留了小花园,环境好每天出门都有好心情。

刘启迪介绍说,这是2017年投资800万元将水库进行了升级改造,将低压管路通到了地头,村民在地头就可以浇地。这两年比较干旱,村民灌溉都是使用水库里原有的存水,所以现在剩的蓄水量不是很多,等雨水丰沛了,水库就能派上大用场了,既满足农业生产又满足村民休闲的需求。

除了基础建设,该村还倡导村风文明、邻里和谐,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村里组建了秧歌队、广场舞队、建设了文化广场。还建设了农家书屋,藏书1000多册。每逢节假日,村里都组织村民举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别看俺们这里是农村,住的、穿的、吃的等各方面,一点都不比新城区里的人差,很多城里人来到俺村都羡慕得不得了!”笔者采访时,村民刘先生不无炫耀地说。

再接再厉,老村将会更宜居

近些年,该村不但给村民们营造了一个安居乐业的好环境,还先后荣获“山东省生态文明村庄”“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青岛市红旗党支部”“青岛市卫生村庄”“青岛市绿化先进单位”“青岛市民主示范村”“青岛市远程教育规范化站点”等荣誉。但村两委没有沉浸在荣誉中,而是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大潮中,他们还有更多的事要做,还有很多事应该做得更好。

刘启迪书记介绍说,在党工委及上级相关部门支持下,今年,村两委计划把村里10条共7000米水沟升级改造,全部盖上沟板,做到水沟内无露天污水,村内污水网格化处理。把村内、村后道路两侧绿化带进行升级改造。村内路灯进行升级改造,把村南垃圾场进行升级改造。争取把村里唯一一条没开通的南北路开通。刘启迪表示,在短时间内,这个古老的村庄会更加宜居更加漂亮。

东沙村:

新时代的世外桃源

东沙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村里没有企业,村里却依靠国家政策,五分之四的家庭住上了二层楼。村里还依靠本村能人带动,发动村民种植桃树,走上生态发展、绿色致富的新道路。在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支持以及村两委的带领下,一个新时代的世外桃源正在快速成长。

依靠政策村民住上二层楼

东沙村的规模比中沙村要小很多,但村后、村东的二层楼区却很成规模。村里的街道也十分平整洁净,街边种满了樱花等各种花木。村东、村北的田野里,绿油油的果树连成了片,村里和果园中间还有几个碧波涟涟的池塘,不时有蛙声传来。村党支部书记刘中苗介绍说,该村只有215户,村民基本以种地和打工为生,村里没有企业,也很少有人外出做生意,但约五分之四的村民拥有村里246栋漂亮、宽敞的二层楼。

“这是我们家的新房,粉刷完外墙就能搬进去了!”笔者在村子里采访时,村民李先生恰好到村委后面的新楼区看房子,他喜不自禁地对笔者说道。刘中苗透露说,该村以前分沟前沟后两个自然村,这几年他们依靠国家的相关土地政策,把沟前的村民搬迁到沟后集中居住,承租沟前土地的企业陆续为村民建了绝大部分二层楼。去年3月份,新一批66栋房子已经建好,并已分配到户。符合条件的村民,根据房子面积和自己的条件,只要交上大约两万元钱,就可以住上2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这批房子只等配套设施施工结束,村民就可以搬进去了。

能人带动加快发展特色农业

村东的果园,是村里能人史祥波的桃园。史祥波以前是一名果商,常年把莱西的水果贩运到外地的批发市场。前几年,他发现莱西种的桃子在南京很受欢迎,由于桃子生意的利润受源头价格影响较大,史祥波几年前在村里种了20亩桃子,并严格根据高端市场的果品质量要求,对桃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去年,他的桃子大获丰收,每亩精品桃产量在2000斤以上,每斤地头批发价达到7元钱。另外,每亩桃子还有一两千斤次品桃,在当地市场上每斤也卖到3元钱,收入颇丰。

刘书记说,史祥波的成功,不但让他自己十分激动,也让村民感到很心动。在党工委和管委会的指导安排下,村两委和史祥波多次交流,确定莱西的桃子市场需求量很大,并且在史祥波能在技术、销售等环节积极为村民帮忙的基础上,引导发动村民向史祥波学习,种植桃树走生态发展绿色致富的新路子。史祥波也再接再厉,把桃园扩大到300多亩,现在该村980亩土地上,已有接近一半的土地成了桃园,该村俨如成了新时代的世外桃源。

西沙格庄村:

蓄力待风扬帆起

几年前,还是垃圾无处堆放,都散落在路旁和垃圾沟里,常年散发着臭味的西沙村。在5月21日笔者采访时,却看到另外一番景象:村里道路整洁干净,家家门前有小花园,村路旁绿树成荫。村委会主任李建龙向笔者介绍说,村里依靠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不但对村庄进行了整治,还完善了“井井通”等便民设施。现在该村基础建设已完备,正在准备招商引资发展村庄经济,为村民致富打造新的平台和途径。

村子“美容”村民心里乐

5月21日上午,阳光下的西沙格庄村绿树成荫,很多村民在街旁树下聊天。“往前个五六年,到处是垃圾,门窗恨不得堵上,味道太难闻了。到处是苍蝇蚊虫,都不爱出门。下雨天更是难过,雨水无处排放,泥泞的道路让人无处下脚,更何况还有垃圾漂浮在雨水里,让人避之不及。”村民李先生说,他小时候村里也曾空气清新,花香弥漫,孩子们在街头跑跳玩耍。在前几年,这些场景只是在梦里重现过。

“现在好了,垃圾都清理了,有专门的垃圾筒放垃圾了。路也修了,比以前好太多了。出门聊天都不用带凳子,直接坐在地上就行啦。”李先生自豪地说,现在,不但自己儿时记忆中村子的温馨洁净回来了,村子还变得更美了。据了解,五年来村庄内硬化了路面13000平米,填平了两个垃圾沟,村道两旁绿化了780米,美化粉刷墙面10000多平,切实改变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居住环境,村民们晚上还在村委前的广场跳广场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井井通”村民生活生产都方便

笔者在西沙格庄村里转了一圈,村里路面平整干净,每家门前都有小花园,栽种着自己喜爱的花,不时能看到村民在门前修剪自己的花木。村南一大片麦田,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降雨量都很少,但我们村的地能浇上水,小麦长得真不赖!”正在麦田里查看小麦长势的张女士喜滋滋地说,这多亏了村里建的“井井通”。

“井井通”可是新名词,村委主任李建龙介绍说,以前村民灌溉农田、吃水都很不方便,费时费力。如今村里挖了平塘蓄水,钻深井90多米,每一口井与井之间都是相通的,村里都叫这为“井井通”。“井井通”设置了两个机房,确保水流通畅,现在村民们灌溉农田、果园取水都很方便。

除了生活生产取水设施的完善,该村对于排污也下不少力气。“以前下雨天,路上都是积水,没处下脚。”村民张女士说,村里地势东高西低,下雨天村西边更是没法通过,都得绕路走。“现在不一样了,村里修了排污管道,不仅雨水能排出去,家里的厕所排污也直接从管道走了,太方便了。”

招商引资创富未来

从2013年7月开始,该村不仅在村容村貌上下足了功夫,也为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做了很多工作。村民说,村委会主任李建龙不但工作有能力有思路,还是一名热心肠,村民有困难向他求助,他肯定是二话不说出手相助的。村民因此对他对村两委的工作也十分信任和支持,相信在提升了村容村貌的基础上,村里还会想法为大家增收。

“村里没有什么企业,现在把村里环境建设好了,接下来准备招商引资,一定得选无污染、不扰民的企业。”李建龙主任说,村民靠种地已经不能满足家庭需要了,还是要多找其他致富的路子。村里在继续提高村容村貌的同时,也将多推广一些特色种植,准备把村里原有的葡萄园、桃园、苹果园等打造成采摘园。李建龙表示,现在村两委一门心思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农业双管齐下,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

文/图柳静通讯员史泽斌

莱西建制的历史并不长,但莱西的历史文化却十分悠长,在莱西经济开发区,就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把三个村庄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传说中黄帝时期的矿务大臣柏成的弟子宋高,在此开了三个矿井挖银沙,从而形成的中沙村、西沙村和东沙村。在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支持下,三个村庄的领导班子理好思路走对路子,把传说中的银沙矿变成村民安居乐业的“金窝”。

新闻推荐

又是家访电话救命,请为她点赞 莱西市实验小学全方莹老师一个电话救了学生母亲一命,还帮其筹款完成手术

全芳莹和学生们在一起。(资料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李晓哲即墨崔金华老师翻墙家访救人的故事让人感动,她让人们看到了老师...

莱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莱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