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名师支招,掌握得分要点

颍州晚报 2018-04-02 10:58 大字

考场上,如何写出出彩的作文,从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是所有考生最关心的话题。阜阳九中教师王晓莉认为:虽然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平时用心观察并感悟生活,广泛积累语言与素材。但在中考备考的最后阶段,有效把握考场优秀作文的共同点,归纳总结应试技巧,对于写好中考考场作文,将大有(益。

语文中考作文:高分技巧“有章可循”

出场教师:王晓莉,阜阳九中教师。多年担任毕业班语文教学工作;多篇论文获市级论文评选一等奖;曾获安徽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审题要准

   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考试时,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只有审题正确,才能拿到基本的分数。这是作文的前提与基础。

王晓莉老师以命题作文为例,来解析作文如何审题。

一般来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例如《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难忘的趣事》、《童年忆趣》、《记一件拨动我心弦的往事》,它们的题眼分别是“有意义”、“难忘”、“趣”、“拨动我心弦”。

另外,要弄清题目对行文的限制。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

1、弄清时间限制。如《童年趣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童年,所写的事要发生在自己或他人的童年这一特定的背景。

2、弄清处所限制。如《街上见闻》、《放学路上》与《校园生活》,前两者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在街上或放学路上,而后者发生在校园。

3、弄清人称限制。例如《老师,我要告诉你》这个题目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老师讲述的内容。

4、弄清蕴涵的意义。《落叶》、《路》、《泥土赞》……这类比喻型、象征型、引申型题目,考生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义,文章主题才深刻。

5、弄清难辨型命题之中的关系。如《我逐渐了解他》容易写成《我了解他》,这就需要我们注意“逐渐”二字。《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中,“告诉”指出过程,“你”是告诉的对象。

★审题之“模拟训练”

   我又想起了___________那句话(爸爸、老师、同学……)。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点拨: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根据括号里的提示,横线上所填的应是一个人。如不明白这一点,在横线上信手填写“过去”、“以前”、“再见”、“书本中”、“电视里”等词语,就会因填题不慎而满盘皆输。其次,提示中虽无明确规定,但从题目本身考虑,宜写成记叙文。再次,一个“又”字值得细细咀嚼。“又”表明那句话不是初次听到,不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立意要高

   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即主题)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表述,都很形象地表明了立意在文章写作和评价中的重要地位。

但在考场中,很多学生立意随意,不够高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人云亦云显陈旧。比如,以“沟通”为题目写作,很多同学不约而同地以“我们要和父母多多沟通”为中心,选取一两个故事来表达。这些文章立意一般,得分都较低。

二是浅尝辄止显肤浅。具体地说,文章不能只局限在“是什么”、“有什么”,要注重涉及“为什么”、“怎么办”一类较深入的问题。

三是贪多求全显盲目。不集中在某一个主题上,中途转向另一个主题,从而使得已确立的中心不能贯穿始终,读者也理不出头绪,结果让人读后如在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立意之“模拟训练”

   避免立意方面存在的几种问题,从更高明的角度立意,这样才能写好考场作文。现举几例如下:

1、哪怕有再多风雨不见彩虹,太久阴云霾不现群星,只要能够低头沉思、昂首前进与抬头祈盼,总会绘出人生的彩虹,闪出人生的星辰……——选自江苏南京中考满分作文《从“头”说起》

2、从“头”说起,从“点头”做起,也从“摇头”做起!朋友们,当你们遇到事情时,一定要用头脑好好思考一番,一定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你们一定要做到:该摇头时就摇头,该说“不”时就说“不”,该出手时就出手!——选自山东莱西中考满分作文《从摇头做起》

★选材要新

   如果说主题是作文的灵魂、统帅,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所以,选取什么材料入文,是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优选典型、新颖、精炼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胜的又一绝招。

1、紧扣主旨。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只有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文章才能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2、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有些同学写作文,喜欢罗列“光荣榜”、“英烈榜”。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出现,这些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素材。

3、善于跳出第一人称。许多同学写记叙文,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象进行艺术加工。

★感悟要深

   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感悟”包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还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感悟,甚至还包括对现代科学思想的感悟。对初中学生而言,最主要的还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感悟之“模拟训练”

  下面以“感悟大自然”为题进行构思说明:

一、发散拓展。“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考生要善于运用发散思维,把整体形象多向分解,化概念为物象。例如,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哪怕只写流星,也会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浮游大海,感受大海的宽阔胸怀,感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中游,感受未曾有过的坦荡和奔放,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襟怀;攀一段山岩,感受大山的倔强,感悟“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气节。

二、化大为小。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善于以小见大,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佳作。贾平凹从一块丑陋的小石头上,看出了“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揭示了我们在人才观的世俗偏见,于是他的《丑石》便有了个性化的感悟,有了非凡的影响。

三、强化意象。在写作构思中,作者头脑中所形成的生活图景和要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形象化的思考过程,就是写作中的意象思维。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力求意象的和谐统一,当象与意达到契合状态时,作文构思就完成了关键的一步。

四、升华主旨。是指在议论、抒情中突出主旨或升华主题。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一定要有较深的意蕴,给人一定的启迪。

★语言要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考作文的语言不仅要准确、简练,更要生动、活泼、诗意、灵动。

中考作文语言要出彩,首先要灵活地调动语言的表现力,能让读者心灵产生震颤飞扬的快乐;其次是运用好的修辞,把生动的比喻、大气磅礴的排比、风趣幽默的仿词、语意含蓄曲折的双关等穿插全文,亮人耳目,怡人心扉;再次是匠心调配句式,将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巧妙配合,营造文章的落差美、匀称美、音韵美,使文章绚丽生辉。

★语言之“模拟训练”

   下面结合具体语言片断,从不同侧面揭开语言运用的奥秘。

一、精心锤炼词语

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尽可能选用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脸,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用“撕裂”一词表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的情绪。

二、巧用修辞手法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的巧妙运用:“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引用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等,合理用于考场作文,必能使文章意蕴深厚。例如: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旷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力求含蓄蕴藉

含蓄的语言耐人寻味。比如:“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这类警策性的话语,于形象中蕴涵哲思,含蓄隽永,优美凝炼。

除此以外,要想在考场作文中取胜,还需要注意更多的细节。比如,文章的布局要合理清晰,以六七段为好;内容要充实,最好不低于600字;卷面书写干净,字迹清晰,一目了然等等。

总之,考场作文虽只是一种形式训练,但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学会拒绝平庸,展现亮点。

颍州晚报记者 牛桂芹 高红 通讯员 周启亮 文/摄

新闻推荐

车辆过户途中肇事致人死亡 莱西警方经过两天排查,抓获肇事逃逸司机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洪智通讯员宋学友赵剑报道本报3月27日讯莱西一男子在办理车辆过户手续途中,不慎撞到一辆电动三轮,并致一名乘车人受伤死亡,案发后其不仅没有积极救助受伤人员,反而自...

莱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莱西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