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乡中秋月 ■芝罘记忆

烟台晚报 2017-09-01 08:42 大字

□宋世民1960年国庆节那天,我们跟老师到南郊的南车门村参加助农劳动。此时,市区副食供应已大幅压缩,鸡鸭鱼肉早就不见踪影,粮食供应也十分紧张,人们都忙着搜集各种干菜作为代食品。学校此行补充粮食缺口,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我们这些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下地劳动一天,仅靠八两粮支撑,自然难以果腹。所以放下铺盖后,老师便想方设法搜寻可吃的东西,聊补少粮之炊。时至深秋,野菜大多衰老如草,少量马齿苋也不宜天天食用,不知是谁出主意,刚刨下的花生蔓,还挂着青叶,吃它比拔野菜方便。于是指定几个同学,每天专门拉花生蔓、撸花生叶,洗净浸泡后,再剁成碎末,拌着玉米面蒸窝头。虽说窝头见大,可天天吃也感觉乏味。大家心里都盼望着即将来临的中秋节。

好不容易熬到八月十五,早餐是野菜做小豆腐,炊事员放话,中午吃馒头。因为我在伙房挑水打杂,有同学便找我核实,得知确实发了白面,人人喜笑颜开。没想到,中午领饭时,白面馒头里面却掺了花生叶,黑乎乎的,已经没有馒头味了。但比起野菜早餐,还是上了一个档次。那天夜里,月亮是看见了,月饼却没见面。俗话说吃饱不想家,赶上这个节日,又饥肠辘辘,有几个同学便拉帮结伙,连夜步行数十里回市区家里过节,翌日大早又撵回南车门村。

时光荏冉,十几年后,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经常下乡采访,一日三餐只能挨门逐户吃派饭。那时候农民口粮虽说不太紧张,但农户面饭依然金贵。因为知道细粮不多,因公事常年串乡走户的人,若无必要,派饭尽量避开节日,不然会给派饭人家增添不少麻烦。记得是1973年秋,我出差住在莱西小河子村,有天傍晚,村支书张云成闲谈中提示,后天是八月十五,我生性愚钝,加上童年家境清贫,除过春节较为认真,对其它节日都很淡漠。此时面对书记的提醒,左耳听了右耳跑了。当时吃饭是由村民将饭送到一间有桌凳的闲屋,我吃完留下钱和粮票即可。通常中午多是面条,那天我掀开盖在篓子上面的毛巾一看,心里陡然想起是中秋节。一只锡质二两装蜂腰小酒壶,用红线拴在篓把根上,盖碗扣着一盘油亮焦黄的水煎包,一碟炒鸡蛋,一碟芹菜炒肉。这是我吃了几年派饭,第一次遇到的美餐。看那精致劲儿,绝非一般农户所为。我开始后悔没早点离村,此前没见过这等饭菜,也不知这餐费什么标准,小心翼翼吃下几个水煎包,就不再动筷了。

十几年后,莱西县划归青岛市,联系就此中断,有一年,村里有人去大连路过烟台,老友重逢,往事纵横。我想起当年那顿水煎包,顺便询问它的来路。来人满脸自豪,反问我:“味道怎么样?好吃吧!”原来为我这顿节日饭,他们几位村干部还真动了一番脑筋,特意将这天工作饭派在一位退休回乡的厨师家里,请他亲定菜谱、下厨料理,只是除我之外,操办者都一口没沾。

新闻推荐

别看年纪大,舞步不输年轻人 8月8日全民健身日,120余名中老年人上演体育健身展演活动

半岛全媒体记者李云天通讯员董亢亢“这些老人家表演得真好!”8月8日上午,来自水集街道多个社区的120余名老年健身爱好者在琴岛路社区服务中心广场向大家展示了广场舞、多功能健身球、柔力球...

莱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莱西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