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很苦 但是很酷
关键词 考古
仰韶文化、周口店遗址、贾湖遗址、海昏侯墓……近日,央视热播的《中国考古大会》,以较强的趣味性,让神秘的考古工作进入了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了解考古、喜欢考古,甚至加入到了考古队伍。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对于青岛考古来说意义非凡,取得的成果可以说成绩斐然。这一年,瑯琊台遗址、城阳半千子遗址、平度三埠李家遗址等取得重大发现;这一年,青岛考古“天团”走出青岛,参与省内多个重点考古项目,证实了青岛考古人的实力;这一年,诸多考古现场被揭开神秘面纱,让历史真相更近了一步;这一年,通过努力考古前置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更加关切……这一年,记者更是有幸参与这些考古项目,在和考古队员的交流中,沉浸式地了解他们在田野考古中酸甜苦辣的故事。
这一年
青岛考古成果斐然
“要让文物讲话,那就要用考古的成果讲述青岛故事……”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玉海,曾经多次面对媒体说过这样的话。没错,他用30多年的时间,和自己的团队一起专注考古,目的只有一个——通过考古发现历史真相,讲述青岛的前世今生。而今年,对青岛考古人来说,是历年来最忙碌的一年。
一个个考古发掘现场,一次次考古重大发现……当一段历史真相通过考古被还原时,就是考古人的荣耀时刻。2021年,记者真实记录下了青岛多个考古发掘项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琅琊台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工作,又获得了新的重要发现,台顶局部揭露的秦汉时期建筑夯土台基,发现道路、踏步、建筑及排水设施。在沿海发现较大规模战国时期建筑,为我国东周至秦汉的国家祭祀制度、礼制建筑形制等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尤其是在今年5月举办的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专家研讨会上,国内20多名知名考古专家,对琅琊台遗址的考古发掘给予高度评价。
同样让人兴奋的是,今年的“探源青岛”考古中,对城阳半千子遗址的考古发掘,首次在崂山西麓较大规模揭露了一处史前时期的聚落遗址。从6月份开始的平度三埠李家遗址发掘中,发现大量东周时期的墓葬、灰坑、水井等遗迹,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各类文物千余件套,尤其是发现了陶量印文记录,很可能将揭开古代行政地名之谜,这也是青岛市目前考古发掘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遗址。今年,青岛“考古天团”还承接了省内多个考古项目,再次证实了青岛考古的力量。
这一年
考古人累并快乐着
从黄岛台头龙山汉代文化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到平度即墨故城城墙发掘;从城阳商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到即墨北阡新石器考古发掘;再到黄岛土山屯汉墓群考古发掘和琅琊台遗址发掘,彭峪参与过青岛大大小小的考古发掘至少20次,成为青岛考古界小有名气的“青年考古专家”。考古中的酸甜苦辣,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今年多个考古发掘项目交叉进行的累与快乐。
今年是彭峪进入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第11个年头。作为考古领队和业务部室的负责人,他格外忙碌,白天奔波于各个发掘现场,晚上还要整理各种规划、撰写考古报告。考古前置工作的逐渐推行,使今年市考古研究所的业务量陡增几倍。彭峪表示,今年是他从事考古工作以来业务最多最繁杂的一年:大年初七上班后,整个考古团队都投入到田间地头,如今到年底了,还同时有5个考古正在发掘着,而考古研究部总共才6名工作人员。彭峪说,上周在安丘的考古项目,同事付胜龙妻子突发急病,彭峪晚上9点出发送付胜龙回家,11点到小区后付胜龙居然找不到小区门和楼座。原来他10月租房搬家的时候是白天,而这两个月间他只回了一次家。这件看似好笑的事,却让彭峪大感愧疚。
在记者眼里,青岛考古人就像是舍小家为大家的战士,为了寻求历史真相,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对于考古队员来说,这一年中超过300天以上在野外栉风沐雨。广大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青岛的考古工作者,当得起这一称赞。
这一年
历史真相在这里解码
考古步履不停,正不断丰富着这座城市的文脉。正如彭峪所言,有关青岛地区的历史记载,在文献中或许只有一句话甚至几个字,通过考古工作,我们能够与文献资料对照,进一步靠近历史的真实。考古不是挖宝,而是将城市归入到某个准确的时空坐标的过程。
彭峪、杜义新、于超、石玉兵、綦高华、付胜龙……记者和考古队员聊天,感觉就像是永远不会下课的历史讲座,交流的话题基本没离开考古的那些事儿。尽管考古工作枯燥艰苦,但他们却异常乐观,让记者感触颇深。
身体与精神的疲惫、久久捅不破遗迹谜团“窗户纸”的苦闷、焦躁和苦尽甘来、谜底揭晓后的极大成就感交织混杂在田野工作中,田野考古的苦和乐,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方能体会。今年,对于考古队员綦高华来说,可谓累并快乐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忙得连轴转,但看着一次次的考古新发现,再累也是值得的。这一年中,他干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城阳半千子遗址发掘,另一个是平度三埠李家遗址发掘。尽管这两个考古项目工作环境条件都异常艰苦,但发掘中的重大发现,足以让他和考古队员兴奋地忘记了所有的累。他们最大的乐趣来自于在酸甜苦辣中找到了历史真相,每一次发现都像是穿越时空和古人交流。
今年上半年,青岛考古队在城阳半千子遗址,展开了艰苦的考古。不同于其他田野考古,这次发掘现场垃圾成堆,一天下来队员们衣服上都是臭烘烘的。即便现场工作条件艰苦,但考古队员没有任何的退缩,正是这份坚守,历史真相慢慢被揭开,青岛的历史厚度也因他们的付出而越加厚重。由于垃圾堆积特别厚,经年的发酵,有机物腐败后恶臭难闻,但现场的考古人员仍会因在垃圾中捡到石器而开心得像个孩子。参与这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所有队员,付出的艰辛和收获的丰硕成果同样让人难以忘却。回忆发掘经过和紧迫的时间、工作安排,犹如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这次发掘中,发现距今约4000年的房址、灰坑、灰沟等遗迹,出土陶甗、带把三足杯等较多陶器标本和石凿、石斧、石锛、双孔石刀等大量石器标本,一个史前古村落慢慢浮现。
这一年
00后加入考古天团
今年,是青岛考古历史上发掘项目较多的一年。在遗址发掘现场,记者发现了不少新面孔,90后和00后的年轻一代力量不断加入田野考古工作中。其中1997年出生的殷振东,便是这群年轻考古人的代表。
殷振东毕业没多久,便加入到城阳半千子遗址考古工作,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从没握过洛阳铲,也没干过重体力活。参加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后,没几天他的手上就全是血泡,但他从未叫过苦喊过累。当初那个白白净净的小伙子,已经蜕变成皮肤黝黑、掌握多项技能的人才。在艰苦的田野考古工作中,记者看到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跌倒后又勇敢地爬起来、面对困难不服输的韧劲,也看到他们对这份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执着。
今年下半年,记者曾多次在平度三埠李家遗址发掘遗址采访,尚未完全脱去稚气的00后苏杭和赵智霖也开始崭露头角。这两名考古年轻人,都是今年刚毕业便加入到考古工作中的,三埠李家遗址是他们参与的第一个发掘遗址。对于刚踏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真实的考古既神秘又陌生,而现在田野考古已经成为了他们每天工作的全部。年轻考古人的加入,让许多老考古队员感到很欣慰。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新闻推荐
给狗喂食,脚被狗链缠住了 男子冻得瑟瑟发抖,消防人员紧急破拆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12月17日上午,即墨区消防救援大队天山二路消防救援站接到警情求助:大信街道乔家...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