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村民做鸟笼,年产值近4000万 青岛市即墨区大欧村成北方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
村里的“双十一”
“张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欧的鸟笼进了京”。在淘宝平台出货量最多、被称为中国鸟笼淘宝第一村的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村,村民有一项世代相传的绝活:制作鸟笼。
2012年,大欧村开始在电商平台销售鸟笼,至今已是第9个年头。11月4日,记者来到这个北方地区最大的鸟笼生产基地,看这里的村民如何迎战“双十一”。
前店后厂,父子搭档卖货忙
早上8点,吴龙龙照常打开电脑,刷新自己网店的页面。“网店需要每天回复消息,整理库存,有下单的,要按时发货。”
吴龙龙是移风店镇大欧村村民,2013年10月就开起自己的鸟笼网店,至今已经营了8年多。
“那一年刚退伍不久,看到村里有人开网店效益不错,我也学着开了一个……”回忆起开网店的经过,吴龙龙记忆犹新,“现在,卖鸟笼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足够生活了!”言谈间,吴龙龙很有底气。
这份底气,是自家网店生意的蒸蒸日上,更是父亲吴相金近10年的陪伴和支持。
吴相金有着祖传的鸟笼制作手艺,每一个鸟笼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200多道工序,从选料晒料,到裁料劈料、推平、蒸料、折圈、膘圈、净圈、整型、刻圈、笼丝、组装等。这些工序,外人听上去复杂冗长,但对于做了30多年鸟笼的吴相金来说,早已烂熟于心。
如今,吴龙龙负责网店的维护,吴相金负责根据订单制作鸟笼,像他们这样“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大欧村非常普遍,父子俩搭档,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滋润而红火。
“今年‘双十一’,我在店铺里设置了满200减30的活动,一些鸟笼还调整了价格,今年的销量应该还会有提升。”吴龙龙说。
夫妻带货,两年直播600场
“欢迎各位新进直播间的老铁!”11月4日晚上8点,周桂梅的家里灯火通明,她和丈夫吴希安正坐在仓库里直播卖鸟笼。他们一天的工作,这时才刚刚开始。这间设在家里的“仓库”,除了存放鸟笼,还是鸟笼制作的工作间、晚上直播的直播间。
直播带货,是夫妻俩的主业。周桂梅告诉记者,2019年10月,身边有人开直播卖鸟笼,她也开始尝试,这两年,直播间的销量还不错。每天直播两到三个小时,为了更好地卖货,她的直播内容除了介绍自己制作的鸟笼以外,还会现场演示鸟笼制作技艺。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看的人很少,后来人就多起来,也有了固定的粉丝。”说到直播经历,周桂梅有些轻描淡写,但粗略一算,两年时间他们已经直播了600场,“现在,粉丝已经有两万多人,鸟笼的销量也不断提高。”
“准备多做点促销活动,争取多卖一点,我们还做了不少新产品。”对于今年的“双十一”,周桂梅信心满满。
日销千余单,当天能发货
鸟笼卖掉了,怎么运出村?这曾经是困扰大欧村鸟笼产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大欧村党支部书记吴希同告诉记者,2012年村里刚开始做电商的时候,鸟笼发货非常麻烦,需要到每家每户统一收集,再一起带到镇上的邮局发货,基本没办法实现每天发货。2015年,大欧村被评为淘宝村,吸引了部分快递公司到村里设置物流站,大欧村也在村内建起了移风店镇大欧社区服务中心,为村民免费提供电商知识培训以及规划、技术、运营、策划、物流等多项服务。
“现在,每天都会有快递员入户收货,村民只需要打好包等待即可。当天的订单,基本当天就可以发货。”吴希同说。
如今,方便快捷的物流体系带动着村里鸟笼产业蓬勃发展:鸟笼产业总产值接近4000万元,全村超六成村民从事鸟笼的生产销售,每天的订单量千余单……
“今年的‘双十一’,大欧村准备好了!”吴希同说。
农村大众报记者刘晓续
通讯员季泽凡刘耀泽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3日讯11月2日晚,一名男子酒后无证驾车回家,因为害怕大路上有交警设卡专门选择小路,没想到路过城马路时还是被城阳交...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