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进博会上“遇见”青岛
早报11月7日讯 素有“抽纱瑰珍”美誉的即墨花边,首次以“国家非遗项目”的身份亮相近日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外,春和楼的胶东蒸饺、盐酥鸡,大沽河孔子六艺文化园黑陶艺术馆的黑陶,明月海藻的海藻凉粉也在展馆亮相,让来自世界各国的参展者充分感受青岛味道和人文底蕴,彰显出青岛城市软实力。
夕阳下的崂山、静谧怡人的崂山书院、如长虹卧波的胶州湾大桥……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青岛文旅元素精彩亮相,为参展观众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记者了解到,青岛文旅元素的加入,更加凸显了山东文旅的时尚属性,像青岛若七珠宝文化艺术博物馆带来的“青岛印象”城市珠宝,包括“百年青岛”“致敬大海”“崂山味道”3个系列。一批红色文创及传统手工艺的琉璃制品也同步展出,赢得观众赞誉。
“即墨花边已经是第二次在进博会上亮相了。有所不同的是即墨花边今年刚刚入选国家非遗项目。 ”青岛国华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华介绍,即墨花边在进博会上一亮相,便吸引了许多观众的注意。了解了这一国家非遗项目后,许多国家级学者对即墨花边的传承与创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这次参展,即墨花边带来了团扇、台布、靠垫、包、餐垫等十几种产品,尤其受到旅游行业人士的喜爱。据了解,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为一体,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传统编织技术的最高水平。即墨花边传统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军表示,自己会不断融合创新发展,将即墨花边技艺融入汉服、手工艺等产品中,并通过东西文化融合,将这一“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汇聚全球智慧 展望发展蓝图
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上合示范区发展现状、投资环境等进行专题推介
早报11月7日讯 11月5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等四大全球会计师事务所联手,对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下简称上合示范区)进行专题推介。
49个项目投资1723亿元
推介中,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聚焦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等 “四个中心”建设,结合国际形势、市场调研、大数据分析等角度,对上合示范区的综合优势、发展现状、投资环境和未来蓝图进行分析,分享研究成果,汇聚全球智慧,为上合示范区这一国字号平台的发展“建言献策”。
上合示范区自启动建设以来,坚持科学、开放、互惠共赢的发展思路,编制总体量1750万平方米的核心区域城市设计和地下空间规划,吸引中国巴基斯坦中心、俄罗斯中心、复星上合时光里等49个总投资1723亿元的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国际合作平台载体项目落户。
今年,上合示范区共与17个国家的4个城市、26个园区签署合作备忘录;常态化开行22条国内、国际班列,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46个城市。探索 “信用上合”“上合银关通”等20项推动贸易便利化的创新举措,打造了上合国家客厅、央企国际客厅、上合组织国家商品馆等平台载体,国际经贸合作渠道不断拓宽,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得到广泛认可。
会计师事务所联合推介
安永在推介中指出,上合示范区已拥有“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物流衔接能力,提出打造“欧亚班列+TIR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实现对中亚、欧洲、东盟、东南亚、日韩及俄罗斯的全方位物流辐射覆盖。立足未来,安永认为,上合示范区物流发展主要聚力畅通多式联运通道、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及开展国际物流合作三大方面。
毕马威认为,未来,上合示范区在传统货物贸易、跨境电商、服务贸易、贸易新业态等领域,将带来更广阔的投资机遇。
普华永道认为,上合示范区可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双向投资共融,重点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打造跨境双向投资产业生态、增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风险管理,实现高质量“引进来”的同时,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
德勤认为,在国际合作平台方面,上合示范区各项载体项目功能丰富,特色鲜明,蕴含着巨大合作机遇和市场潜能;在国际交流活动方面,即使受到疫情冲击和影响,上合示范区成功开展各种线上线下的国际交流活动,覆盖文化、旅游、商务等领域,形成多个品牌活动IP;在国际服务能力方面,上合示范区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人员、资本、商品、服务和技术的便利流通创造有利条件,有效推进上合组织国家间商旅文融合发展。
本次联合推介是上合示范区 “四个中心”建设的一次集中展示,更将通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丰富的行业洞察和多年行业经验,助力上合示范区与优质产业资源对接,搭建交流平台,拓展提升与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 通讯员 刘伟 姜方梅)
上合示范区局部区域图。通讯员 黄峡 摄
/ 新闻背景 /
即墨花边
即墨花边是鲁绣五大品类之一。据史料记载,即墨花边由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鲁绣衍生而来,其发端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当时在即墨地区出现了用棉线或丝线编织的网状花边。清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的长直、段泊岚、周戈庄一带已经广泛流传着“小扣锁”(捏绣)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工艺。 1910年,即墨艺人引进意大利花边并加工生产,结合民间编织、刺绣的特点,在工种、针法、图案上不断创新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即墨花边。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烟墩山,一座藏在高楼森林中的小山。不靠大路,因此,当驱车寻找山门时,在曲折的小路上开了很久。因为人烟稀少,一度认为走...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