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保尔》见证跨越71年的书缘

青岛早报 2021-10-20 19:31 大字

71年前,初二学生林春芳赠送的一本小说读本《保尔》,让参加抗美援朝的纪志世和战友们备受鼓舞。去年,早报记者采访纪志世老人时,他表示很想寻找当年的赠书人。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视频团队多方联系,经过近一年的寻找,终于找到赠书人。 10月19日晚7时许,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视频团队陪同87岁的纪志世老人赶到泰安,与86岁的林春芳老人见面。纪志世老人除了带着那本已泛黄的《保尔》外,还带了71朵鲜花。两位老人见面交谈了近两个小时。

高材生投笔从戎

纪志世告诉记者,自己的老家就在胶济铁路旁,当时他是村里的高材生。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纪志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志愿军从我老家附近的胶县、平度、即墨招募了一个新兵团,经过集训后,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 ”纪志世回忆,千余人的队伍在即墨蓝村集结,然后搭乘铁皮火车,向东北进发,走了十几天,最终到达了东北鸭绿江畔的宽甸县。鸭绿江上没有桥,江面上的冰层刚刚开始消融,志愿军们只能一边破冰,一边用木头和汽油桶搭浮桥,“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湍急的江水经常没过裤腿。 ”

从鸭绿江、大同江到清川江,渡江的时候都是一路小跑。敌军的飞机四处逡巡,发现目标就开枪扫射。为了不暴露目标,部队不点火做饭,“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经常是一把炒面一口雪。 ”纪志世说。

当时的纪志世还不满17岁,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百斤。部队领导将他分配到了步兵通信营。

期盼找到赠书人

如今,87岁的纪志世身体康健,每天都要出门遛弯,经常去逛李村大集,他的儿子告诉记者,老人的日常起居基本上不用特别照顾,“老人家一辈子乐观豁达,从无怨言。 ”

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纪志世老人拿出了自己珍藏的“战时礼物”——一本泛黄的小说读本《保尔》,和一个褪色的蓝色荷包,上面用红线绣着“革命到底”4个字。老人说,当年文工团到抗美援朝战场上慰问战士,带来了国内群众捐赠的礼物,“当时分给我们连的就是这本书和这个荷包,里面还装着糖果、点心。这份深情厚谊支撑着我们度过了战争岁月。因为我识字,战友们在停战时最大的娱乐就是听我念书。 ”

纪志世回忆,这本《保尔》他不知念了多少次,至今不少篇章还能背得下来。纪志世透露,这本书的捐赠者是当时一位名叫林春芳的初二学生,在书的内页上写了一段这样的文字:“敬爱的志愿军叔叔们,这本书是我最宝贵的书,为了使它起的作用更大,为了志愿军同志来学习他的精神,我要把它送给最敬爱的人——志愿军,望学习保尔的精神。 ”纪志世说,“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见面,我希望当面说声谢谢。 ”

跨越71年的相见

“在得知了老人的心愿后,我们就开始帮助老人圆梦。 ”观海新闻记者陈通说,当时这本《保尔》书上落款是“新乡中学初二学生林春芳”,记者就联系了河南当地媒体帮助寻找,“期间找到了三四位名叫 ‘林春芳’的人,但是最终都排除了。 ”

陈通说,他们又多方联系河南媒体,始终没有放弃过寻找,最终河南、山东两地联手行动。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赠书人林春芳。

“在得知找到了赠书人后,我告诉了父亲,他非常高兴,前晚都没有睡好觉。”纪志世老人的儿子对早报记者说。

10月19日下午,在坐了3个小时的火车后,两位老人在泰安见面,一本《保尔》引发了跨越71年的相见。林春芳老人说,当初自己也想当兵,但是因为年龄不够没能参军,所以就把这本《保尔》赠送给志愿军。

“两位老人见面格外亲切,他们有共同语言,父亲给她讲抗美援朝的故事,她给我父亲讲工作中经历的故事。”纪志世老人的儿子说。

“通过近1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在见到林春芳老人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很激动。看到两位老人的相见,我们也是很高兴,我们都被他们的革命乐观精神所感动,敬佩他们的英勇无畏精神。”观海新闻记者陈通说。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陈勇 摄影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陈通 梁睿 黄硕

新闻推荐

这一声“爹”穿越72年 莱阳籍烈士修月忠的儿子终于找到父亲墓地

修长桂在烈士名单里找到了父亲的名字,非常激动。文/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昌威图/半岛全媒体记者刘文“爹,我七十多岁了...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