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九中:硬核实力筑梦 成就最好未来
全国创新名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彰显硬核办学实力;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优秀生源基地……多所“双一流”高校生源基地称号为精英化培养增添最有力注脚。历经65年风雨积淀,青岛十九中凝练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务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文化传统,以优秀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岛城教育新标杆,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来到这里,就意味着学子们顺利踏出了筑梦未来的第一步。
强势扩招向优秀学子敞开大门
比邻鳌山湾畔、蓝色硅谷,软硬件设施一流的十九中每年都吸引众多学子报考。据介绍,今年学校共招收18个班,每班不超过50人,全部校内寄宿6人间。其中面向市内四区和高新区招收16个班,含2个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4个自主招生班、1个中美国际班、9个普通班;面向即墨区属地招收2个班80人,包含10名自主招生,简章单独发布。今年学校还计划招收45名艺体特长生,并招收15名足球后备人才。关于报名条件、报名时间、填报志愿、现场确认、考试时间、录取要求等,均按照市教育局统一发布的规定进行。
记者了解到,相较去年,十九中招生政策有不少新变化——今年自主招生增加了100人;首次面向高新区学子敞开大门;招生人数,无论是指标生还是裸考生,在局属高中是属于最多行列,仅少于青岛二中;今年首次招收15名足球后备人才,招生范围扩及胶州、平度、莱西;今年中美班面向市内四区、高新区、即墨区、城阳区、西海岸新区跨区域招生,小班化30人。
科技引领打造硬核教育特色
12个创新实验室,打造专业化、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现代感的教育空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Steam教育,创客空间,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实施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全员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路径……近年来,青岛十九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理念,立足学校传统学科发展优势,发挥蓝色硅谷区域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特色创建。
2014年起成立科技班,是十九中重点打造的特色班。在培养方式上,实行适才课程支持,单独设定课程课时标准,融合普通高中基础课程、科技创新课程和课题实验研究,实行模块教学和学分制,同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研学研修、大学课程体验和社会实践。学校还实行“校内导师+校外专家”的双导师制,与省市内高校、研究所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校外专家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研究活动中来,共同规划学生成长。
在教学中,学校不断变革教学方式,以创新促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科学实验项目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并有机会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走到著名学者和教授身边,在专家的指导和影响下成长。
赋能成长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如何为学生的成长赋能,是十九中老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校选择以尊重学生内在需求、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为切入点。
在十九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教风、校风、学风。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四色”德育品牌,以“自知,自律、自主”为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开展“文明修身”工程、“学生生涯规划”,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学校还立足学生特点,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目前学校拥有校园电视台、模拟联合国、“V心意”志愿者社团等40多个学生社团。每周有固定活动时间,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阳光体育、科技节、艺术节、创客空间,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舞台。
作为一所全员寄宿学校,十九中坚持“严、爱、细、实”,实施封闭式寄宿制管理,严格执行一日常规,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寄宿制下全员管理,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导师,都对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指导,在手机管理、学生惩戒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有效经验。严格的管理和人文的服务,为每一名学子提供了安全、稳定、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张琰
新闻推荐
春天已经来了!50年来最早 青岛市区3月22日最早入春提前20天,最晚的黄岛也于4月1日入春
本报4月6日讯(记者高雅洁通讯员李德萍)由于3月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今年青岛的春天来得明显早些。3月22日市...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