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崖所古代山墙的海洋文化信息

青岛晚报 2021-03-01 06:19 大字

【编者按】

山东大学周怡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的沿海城市就是明代的卫城与所城,因为清代撤减卫所,城市文化逐渐退缩,复归乡村。青岛即墨区的雄崖所便是山东沿海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市,城内的明清建筑留下了一些值得研究的石刻。

A

雄崖所:山东古代沿海城市的遗存

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文化的国家,县邑之上的官府所在地,即便地处海疆,也必定远离海岸线进行城市建设,以保持稳定的农耕环境与安逸观念。因此,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以为近代西方人的入侵筑建了海滨城市。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沿海城市起于明代初年的海防,在朝廷的强令之下,在东南沿海构筑卫所,形成卫城与所城,大量内陆军民戍边而至,亦兵亦农,亦兵亦商,亦兵亦渔。随着清代对于卫所体制的撤销,卫所的军事功能逐渐消退,由城市复归乡村。

雄崖所位于即墨市丰城海滨,因其东北部白马岛之雄伟断崖而得名。所城为明洪武35年(1402)建,是山东半岛的海防要地。城堡呈正方形,占地375亩。城墙石基,墙体夯土,外包青砖,已毁,现存城门垛两座,分别是南门“奉恩”,西门“镇威”,其中镇威是初建原物,这种未经任何修复与加固的明代卷门洞是国内十分罕见的建筑遗存。东门原有门额曰“福海”,北门曰“安定”,清代已圮。“海”字出现于城门匾额,表明城池与海洋的关系。城内有十字大街道贯通往各门,布局井然,如同兵营,整个胶东沿海的村镇建筑基本延续这种模式至今,是受到卫所城堡结构的影响。街道石条铺地,商号庙宇俱全,可以想见曾经的繁荣。清雍正十二年,雄崖所被裁撤,随同鳌山卫并归于即墨县治,乾隆年,雄崖所巡检移驻福山县海口,官兵撤离,所城荒颓,现南门保存尚好。西门仍保留明代初建时的原貌,雄崖所名称沿用至今。

雄崖所的居民,大多为当年守卫所城官兵的后裔,如李、王、赵、韩、陆、陈等氏族之祖先,都曾任过雄崖所千户之职。雄崖所《李氏族谱》记载:“李氏世居河南开封府阳武县。一世祖李老保曾任元代山东平章政事,于吴元年归附明军,并于明洪武元年招降元军贺宗哲部,被监禁身死狱中,后被追赠为荣禄大夫、左柱国(一品)。二世祖李颜为武德将军(正五品),三世祖李斌因靖难之役有功,世袭武德将军,并于永乐二年被封为雄崖所千户司,阵亡。四世祖李荣以下至九世祖李茂新均为世袭千户司。”根据这些记载可以推想当时作为胶东海防城市的身份地位,高于一般的县邑。

B

山墙刻石描述与分析

山墙山顶以下高1.70米,宽4.1米,外墙边缘砖砌,内镶各种形体的石块,底层为方形斗大巨石,两层之后石料体积渐小,四层之后为随型碎石,交叉错落约五层。每一石块都刻有图纹,气象壮观,是民居装饰中十分罕见的。细查石刻内容,可分为四类,一是鱼型,二是贝壳类海生物,三是树叶,四是抽象图形。鱼型居于中央,桑叶分布四周。中间穿插贝壳类海生物,这种巨型石刻纹饰的创作,可以看做是渔捕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

清晰具象的鱼造型只有两条,凿刻在山墙的中央位置,高度与视平线等齐,两鱼相对,构图平衡对称,似乎是山墙图纹的主题表达。成双成对,好事成双,繁衍生息,是汉民族的传统伦理观念和审美意识。

关于其他海生物,物型不够明确,有的似贝壳,有的似海螺,不能完全断定。但树叶纹饰可以做出清晰的判断。墙体大部分图纹是树叶纹,树叶纹在普通石匠的手艺中最容易获得施展,是凿平石料的基本工艺,但在凿石过程中依然需要基本的形象把握与叶型的专门刻画,包括不同的朝向与组合,这种变化的掌控甚至高于具象的摹写。在海洋文化背景下,树叶纹也就不可以单纯的理解为陆地植物,应该是海陆植物的综合,以海草海菜为生活必需品的沿海渔民对于海洋植物是十分熟悉的,它们都具有叶纹的特征,因此,这些树叶纹饰同样是陆地植物与海洋植物的结合体。

关于山墙石刻“是什么”的问题,研究者咨询了当地的居民,他们都是所城的后代,当地文人陈保旭,正是山墙主人的后裔,时年83岁,2018年11月拓印的时候,他出门观看,咨询时高声答道:“海陆并行”。再问,便回:“自己分辨嘛!”说明山墙图饰确有不可解读性,这种工艺行为带有相当的随意随型原则,出于自由创意,得之自然天成。使整个山墙呈现出刻石的痕迹美与线条美。

当然,凿刻者自有他的主观意图,包括山墙的整体效果。这个问题要看山墙右上角的一块叶状刻纹,此石面较之其他已经略显低凹,如果仅仅是凿平墙面,此石不该凿刻,因为这种阴刻只能破坏墙面整体平面。这块刻石成为整个山墙创作意图的一个决定性符号:作者要完成一面凿刻形象的山墙,是完整的而非局部的。

在此提到一个视觉现象,即“随型原则”,当某一物体得以清晰表达的时候,周边模糊混沌的物象就会受其影响,获得类似的理解与认定。这一原理在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发挥得淋漓尽致。同理,当石刻山墙核心位置的双鱼形象确立之后,周边的模糊形象就生活起来,感觉到是一片鱼的世界,海的世界。纵观山墙,上方碎石部分多为菱形,如群鱼游动,在水草之间,焦点指向了核心位置的双鱼,无论出于有意或无意,它留给后人这种有趣的视觉感受。

笔者于2013年第一次考察雄崖所时发现此山墙,为其雕刻所震撼。五年之后专程访此山墙,并制成拓印作品。以期表达传播这种传统石刻工艺与复杂的海洋观念,拓片经考证题跋后赠与雄崖所古城博物馆。

C

山墙的年代推想

此山墙是雄崖所最古老的山墙之一,一说建于明代,是副千户陈福的台房,其后代居住。当地政府于山墙旁侧设说明文字:“陈副千户台房:明代武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军功擢升武略将军的从五品官员陈福迁雄崖守御千户所任管军副千户。其后代世袭武略将军,从五品管军副千户。此房即陈福后裔居住”。后裔的概念比较含糊。

另一说建于清代嘉庆十二年,属于普通民居。此语出于陈家后裔陈保旭,陈先生是目前古城居民最具权威的文化人,他说此房屋与现存实物“岁进士”木匾同年诞生,即嘉庆十二年,木匾现在雄崖所古城博物馆展厅,但它与民居山墙之间的联系,尚无文献佐证。

总之,山墙无论建于何时,它所呈现的文化信息,包括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的融合与交融,值得探讨,更加重要的是,这种朴素而随意的刻石纹样及其所形成的美术效果,留下了深邃的历史刻痕与现代启发意义。

周怡王振安

新闻推荐

全国首单 青岛造动车座椅“搬”进韩国

早报2月23日讯人勤春来早,位于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的青岛美莱轨道股份有限公司早早吹响了开工“集结号”。2月23日记者了...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