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说牛 □侯金波

蚌埠日报 2021-02-08 08:24 大字

农历牛年将至,让我们说说牛吧。

牛体型大,一般高约5尺,体长8尺左右,四条腿像柱子样,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

我国常见的有水牛(黑色)、黄牛、牦牛、中国黑白花奶牛、草原红牛、西门塔尔杂种牛。

牛体强大,有力量。被人类用来犁田耙地、拉车碾场(碾稻或麦子),干重体力活。

早在殷商时期,人类就发现牛可以挽犁拉车,甲骨文中的“犁”字,就是模仿牛牵引犁头翻土的样子。牛耕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牛老实憨厚,勤勉踏实,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它的不求索取、甘于奉献的高尚品质为人们称道。宋代改革家、诗人王安石赞美耕牛:“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宋朝抗金名将李纲作《病牛》一诗自励:“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牛还是一种健壮、勇敢和倔强的动物。我国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很早就有斗牛的习俗,如西班牙等国。现在,人们说的“你真牛”“牛气冲天”等话语也表现了中国人对牛的能力和脾气的认知。

牛在军事上的作用也是很大的。齐国名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燕将乐毅率兵伐齐,很快便席卷了齐国大地,只剩莒和即墨两座城没有被攻陷。后齐国用反间计,乐毅被解除兵权,去了赵国。田单守即墨城,看到燕军放松警惕,便于城中聚集千余头牛,在它们身上披起彩衣,在牛角上绑上利刃,束起芦苇,浇以油脂,然后点着芦苇,牛怕烧便疯狂冲出城来,五千壮士紧随其后,城上士兵击鼓呐喊助威,所触皆死,锐不可当,燕军一败涂地。

其实牛也是很善良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护犊。甘肃省一个地方缺水严重,每天只靠军车从很远的地方拉水给人饮用,每人一天3斤水。某天拉水的军车行进在山路上,突然老水牛从山坡上插过来,迎面拦住了军车,军人知道这是牛在乞水,但要给牛饮水是违犯军纪的。军人下车驱赶老牛,但老牛就是不走。牛的主人得知后赶来用鞭子抽,用木棍打,可是老牛忍着疼痛,甚至流泪,也不肯让路。军人感动了,冒着犯错误受处分的代价,放出3斤水在脸盆里送到老牛跟前。可是老牛也没有喝,只是哞哞地叫,从山坡上来了一头小牛,一口气喝完了脸盆里的水,然后随老牛走了。牛也爱子,真是母爱大如天啊!

二是牛和放牛的孩子总是和睦相处,亲密无间。我五六岁就放牛,每次只要我把牛角一按,水牛便低下头,待我踩在它的角上,然后仰起脖子向上一送,我便稳稳地骑上了牛背,我在牛背上或卧或立,牛都乖乖地稳稳地驮着我。下大雨时我常常躲在牛肚下面,牛就护着我不踩我。天暖时,我坐在牛背上或看书或吹笛子,牛都不撒欢,甚至我在牛背上睡觉了,牛也驮着我回家。所以中国人称放牛的孩子叫牧童。历史上放牛出身,终成显贵的不乏其人,朱元璋如是,大将周德兴、汤和、徐达都是从小放牛。此外,晋代“牛角挂书”的李密,明代大画家王冕,近代的齐白石,都是骑在牛背上吹柳笛的牧童。

人类与牛打交道的历史非常悠久。牛是农耕民族的祖先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至少在4600年前,牛已被驯养成为家畜。中国古人挑选出来的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六畜”,老牛榜上有名。

牛的健壮以及它作为生产生活重要帮手的能耐,使人类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牛的崇拜,乃至以牛为图腾。中华民族以黄帝和炎帝为始祖,所以中国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据《山海经》记载,炎帝是牛首人身,而后来学者研究发现,炎帝实际上是原始社会中姜氏部落的首领,这个部落以牛为图腾。藏族是以牦牛为图腾,至今,阿坝藏族自治州内的嘉(甲)戎藏族,家中供奉的大神还是“牛首人身”。

牛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远古牛有创世神话,牛成为民间的保护神。秦代已有祭牛神的风俗。汉代画像石中的牛王神,还为牛首人身。清代“北方牛王庙,画百牛于壁,牛王居其中,则冉伯牛也。”

牛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随着长期的历史文化发展,牛被赋予了吉祥、力量、勤劳、踏实、奉献、财富等意义。于是有关牛的诗歌、绘画、戏曲应运而生。如诗歌,《诗经》中,305篇内就有9篇提到了牛。“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状景抒情的佳句;“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犒”,表现出当时畜牧的兴旺。汉代乐府诗中带“牛”字的诗歌也有近百篇。其中广为人知的《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至今仍是内蒙古大草原最生动最美丽的写照。

《全唐诗》中,含有“牛”字的多达701首,其中著名诗人王维笔下的“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宛如一幅田园画卷;诗人崔道融笔下的“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则显现出耕作之苦。

在我国的戏曲中,有《牛脾山》、《牛头山》、《卧牛山》、《金牛关》等剧目,有牛皋、牛魔王、牛金星等戏曲人物。我最喜欢的是《小放牛》,剧中的主角是一个村姑和一个牧童。他们两小无猜,互出题目,一问一答,让观众知道不少典故。

李可染先生因爱牛,画牛、师牛而享有盛名。他笔下的牛,形象生动,神态各异,情趣横生,堪称一绝。如今,人们把他人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中国水墨四绝。

还有邮票上的“牛”,深圳的雕塑《奔牛雕塑》都突出表现了牛的进取、坚强、勤劳、朴实的本质,也象征性地反映出改革开放的中国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宋朝景佑元年,全国颁行《土牛经》。清朝乾隆年间,把立春鞭土牛列为国家庆典。清康熙《济南府志·岁时》中说:“立春日,官吏各具彩杖。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可见,牛的重要性以及“鞭春牛”的风俗经久不衰。

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耕的是地,挨的是鞭,割的是肉,流的是血,牛遇强不示弱,遇弱不逞强,工作最得意时就是被人牵着牛鼻子,这就是牛的孺子精神!鲁迅先生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来表白他忠诚于人民的信念。

如今,人们还把竭诚为民的好干部称为“老黄牛”,把勇于创新的精英褒扬为“拓荒牛”。

牛牛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我们应在全社会提倡尊重牛,爱护牛,保护牛,做“孺子牛”。学习牛的高尚品质,“遇强不示弱,遇弱不逞强”,战胜当下的疫情,“牛转乾坤,有我罩你”;更要学习牛的吃苦耐劳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当“老黄牛”,做“拓荒牛”,为十四五开好头、起好步而奋战。快快行动起来吧,不要让这个牛年再有遗憾,让我们因牛年的努力,因牛年的成绩而牛起来!

新闻推荐

打造时尚幸福新潮海 潮海街道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半岛全媒体记者华敬方通讯员华成新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全力做强实体经济,引进31家智能制造、海洋生物、医疗科技领...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