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摞小账单感恩扶贫人

青岛早报 2021-01-05 04:32 大字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一张微微发黄的卡片纸上,密密麻麻地记着一笔一笔爱心账单。上面仔细记录了6年来社会各界对即墨大信街道前进村低保户杜守喜父子俩的帮扶情况。这份特殊的“扶贫清单”记录下的是贫困户的感激,更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近日,早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为了让杜守喜这样的贫困户不再贫穷下去,大信街道发动社会各界,对杜守喜展开了长期扶贫行动。在持续帮扶下,杜守喜的儿子杜文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业,如今有了工作,虽然杜守喜身患疾病,但由于儿子的自强自立,日子越过越好。而杜文星在照顾患病父亲的同时,也开始慢慢做好事回报社会。

帮低保户培养大学生

杜守喜,是即墨区大信街道前进村的贫困户。 6年前,儿子杜文星上高中,因为家里经济薄弱,仅靠几亩田地为生,加上身体患病,当地政府为他家办理了低保。为了让杜守喜父子俩不再靠低保过日子,即墨扶贫办和大信街道启动了 “造血扶贫”计划。

1995年出生的杜文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 2014年高考时,被菏泽师范学院录取。但当时5000多元的学费对这家低保户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当地街道了解后,立即发动社会各界进行帮扶。 “学校有助学金,政府送来了资助款,社会各界捐出了慰问爱心款和生活用品……”想起几年前的事情,杜文星心里依旧温暖。他说,当时家里没有一分钱存款,爸爸身体不好,如果不是政府和社会的帮扶,自己这个大学梦就成了泡影。

大学四年,杜文星的学费和生活费,一部分来自勤工俭学,一部分是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每个学期,即墨扶贫办和大信街道都会送来助学款,让自己顺利完成了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业。 2018年9月,杜文星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因为学的是物理专业,所以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一方面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一方面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扶贫清单记录家国情

在杜文星上大学的四年间,即墨大信街道和社会各界并没有停止对杜守喜的帮扶。为了不影响杜文星的学业,从2015年开始,当地政府又将杜守喜的生活全部 “承包”了下来。村里经常有人去慰问,街道片区干部隔三差五送去一些粮油米面,社会各界的公益爱心组织,利用双休日到家里进行帮扶,还经常留下一些爱心捐款。

这一笔笔爱心帮扶,让杜守喜十分感动。因为身体患病,记忆不好,杜守喜就找来一张纸,将每个月来自政府、社会的关爱,一笔一笔地记录下来。几年过去了,杜守喜已经记下了满满一摞“帮扶清单”。

2019年5月16日,社会爱心组织送来600元现金和挂面等生活用品;7月24日,街道送来10多斤大米;9月17日,街道送来小麦种50斤;2020年3月18日,扶贫办送来几斤挂面;村里送来15个口罩、5斤大米……这些清单上,清清楚楚地记录着从2015年至今的每一笔扶贫资助情况。

“我看了爸爸写的清单,这5年基本上每周都有人送来生活用品和资助款,每一笔都感觉特别温暖。 ”杜文星说,每一笔爱心的背后,都会让他深深感到一种力量,在陪伴他和爸爸前行。大学毕业后,杜守喜把记录的这些清单交给了杜文星,并嘱咐他好好保存,不管到什么时候不要忘记帮助过他们的好心人。

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

杜文星说,如果不是这些年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他根本也上不了大学,更谈不上让父亲过上安稳的好日子。2018年9月大学毕业后,在即墨一家社会教育机构找了一份工作,由于爸爸的病越来越重,每天必须要有人照顾,所以杜文星要一边工作,一边全身心照顾父亲。

“现在每个月能赚几千元工资,相比以前强太多了。目前父亲也有了大病医疗保障,相信以后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杜文星坚定地说。大学毕业后的杜文星,每天除了努力工作外,就是一日三餐照顾好父亲,让老人生活得更舒服一些。晚上照顾父亲入睡后,杜文星便打开书本开始复习,准备参加今年的即墨区教师资格考试。

即墨区大信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杜文星一直是他们“造血扶贫”计划的一部分,相信他们家也一定会在杜文星的努力下,改变过去贫困户的局面,一步步过上好日子。

新闻推荐

说好年前结工钱,咋又往后拖? 分包方:两笔钱没入账,工人工资下周会结清

本报2020年12月31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前几日,本报报道了在即墨碧桂园海洋医药科技园项目10号地块项目上干活...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