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鹍鹏好起来,我就放心了”

青岛早报 2021-01-05 04:17 大字

1月4日,青岛早报对“即墨好司机杜鹍鹏舍身救乘客留下语言功能后遗症,初中老师杨升燕每天用微信留作业帮他恢复”的感人故事进行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市民在为这个深情“师生故事”点赞的同时,纷纷称赞这是一份“最有爱心的作业”。昨天下午,早报记者赶到即墨区蓝村中心小学采访得知,担任小学思想道德课的杨升燕老师,经常给同学们讲述杜鹍鹏救人的故事,而对自己布置爱心作业,帮助杜鹍鹏恢复语言能力的事情,却一直没有提过。直到记者到学校采访,全校师生才知道此事。

下定决心帮他恢复说话

30年前,杜鹍鹏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平时最能吃苦,还乐于帮助人。这一良好的品质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毕业30年后的一次人生遭遇,让当年印象深刻的老师念念不忘,伸出温暖的友爱之手。

“鹍鹏出事后的第8天,我就和另外一名老师赶到了南京,当时确实因为有些不放心。”今年56岁的杨升燕介绍,到南京医院后,鹍鹏还处于重度昏迷中,杨升燕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这么好的一个人一定会平安无事。

杜鹍鹏回到即墨后,语言能力已经完全没有了。杨老师当时就想,如果鹍鹏永远这样,那这个家庭就失去了顶梁柱,因此一定要帮助他好起来。于是,一连几天,杨升燕找朋友,打电话,咨询关于语言能力恢复的方法。当时,一名在青岛当医生的同学对她说,像杜鹍鹏这种情况,能维持现状就已经很不错了,语言能力很难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面对这样的说法,杨升燕在揪心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帮助杜鹍鹏的想法。在和杜鹍鹏的妻子杨爱香多次交流中发现,杜鹍鹏对老师所发的信息很敏感,每次都会认真看完,并且还能够在妻子的帮助下回复信息。这让杨升燕看到了希望,从那一天起,杨升燕每天坚持给杜鹍鹏发信息,用当年老师布置作业的方法,试着让杜鹍鹏朗读出来。刚开始的时候,一连几天都失败了。后来,杨升燕便让杜鹍鹏的妻子当“领读”,和鹍鹏一起朗读。这让杨升燕有了更大的信心。

“爱心作业”建立自信

杨升燕介绍,因为脑出血没能得到及时救治,杜鹍鹏的语言功能障碍很严重。刚开始给他发的信息,虽然一句话不到10个字,但他却读不出来,只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向外吐,基本听不清楚。后来,在鹍鹏妻子的“领读”下,才慢慢完成了几个字的朗读。

“这样的练习,对于一个语言功能障碍的病人来说,容易出现烦躁心理。有一段时间,一连几天不想练习了。杨老师就和他视频,像当年在课堂上一样耐心说服,鼓励他慢慢建立自信。”杜鹍鹏的妻子杨爱香说,开始是领读,慢慢地鹍鹏就能自己朗读了,这让全家人看到了希望。在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杜鹍鹏也感觉到自己能行,开始有了信心。

杨升燕说,开始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到一个短句的问候,后来,就变成了两个短句,三句话。一年多时间里,每天给杜鹍鹏布置“作业”,成了杨升燕必须做的一件事情。许多时候都是上班前编辑几句话发过去,有时候工作忙,就摘录几句发给鹍鹏,让他照着朗读。

“为了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鹍鹏非常认真,有时候几句话要反复练习好几遍,感觉发给老师的语音不理想,就赶紧撤了再发。而每次变化都让杨老师很激动。 ”杨爱香说。

在同学群里发出第一条语音

为了让鹍鹏的语言能力快点好起来,杨升燕每天布置作业的文字都是用心选择出来的。 “比如说,刚开始考虑到鹍鹏不能说话,就简单发一些问候语和他交流,后来,能慢慢表达了,就发一些鼓励的话,这很像当年在学校课堂上讲课的内容,因为鹍鹏很敬重老师,所以对待每一条信息都很认真。后来,就变成了一段文字,但句子不能太长,也不能拗口,这样朗读起来比较顺口。这一年多时间布置的400多次“作业”,都是根据鹍鹏发音的进步和变化而制定的。 ”杨升燕说。

杜鹍鹏有一个初中同学微信群,杨升燕老师一直在里面。同学们得知鹍鹏出事后,都非常关心。一年多来,一直鼓励他要坚强,快点好起来。杨爱香说,听到同学们在群里用语音交流,鹍鹏也很想说话,但由于语言表达存在问题,所以一直没敢发出一条语音信息。让杨升燕老师高兴的是,就在2020年12月31日的跨年夜,杜鹍鹏第一次发出了一条语音信息说:“谢谢杨老师,谢谢同学们,我们一起加油。”尽管语言表达水平还没有恢复正常,但在杨升燕和同学们心里,这都是一件让人激动的消息。

“师生故事”让全校感动

“能看着鹍鹏一点点好起来,从不会出声,到能朗读短句,再到现在朗读一段话,这让我也能放下心了。这个家庭就又有了希望,有顶梁柱了。 ”杨升燕说。

1月4日下午,早报记者赶到杨升燕所在的即墨蓝村中心小学采访时,杨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思想道德课,内容讲述的就是杜鹍鹏救人的故事,而这样的道德课已经在学校讲了许多遍。杨升燕说,按规定她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因为自己晋升了副高,所以可以工作到60岁。这让她非常开心,因为可以继续在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岗位上教书育人了。

“只听杨老师说过她教过的一名学生救人的故事,但对她帮忙学生恢复语言能力的故事,却一直没听她提起过。直到媒体报道后,学校的师生才知道。 ”即墨区蓝村中心小学校长于红艳说,杨老师对毕业30年的学生所做的这一切,让全校师生很感动,也是一堂鲜活的思想道德课。

新闻推荐

说好年前结工钱,咋又往后拖? 分包方:两笔钱没入账,工人工资下周会结清

本报2020年12月31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孙桂东)前几日,本报报道了在即墨碧桂园海洋医药科技园项目10号地块项目上干活...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