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丁·路德·金早71年的呐喊 ——记19世纪末在美华人卓越领袖王清福

烟台晚报 2020-12-09 13:54 大字

烟台故事

彭守业撰文/供图

1861年10月7日,在珠玑村,美国传教士花雅各等二人为保护民众免遭屠戮被捻军杀害。2019年8月3日,我们几个热衷于烟台历史文化研究的人在崆峒岛西面的小岛陀螺顶上找到了花雅各的墓葬。《烟台晚报》刊发了相关消息后,产生了较大反响。后来我们了解到:花雅各夫妇育有一个女儿,两岁时不幸夭折,他们收养了一个中国小男孩,前几年这个被收养者的后代王凡还从北京来烟台寻访。《烟台晚报》徐绍磊主任帮我联系上了王凡先生。王先生告诉我,花雅各夫妇收养的孩童是其高祖王清福。从王先生那里,我了解到王清福波澜壮阔的一生。

最早获得美国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之一

王清福于1847年出生于即墨县,小时候家道中落,父亲领着他流落到了烟台,被美国传教士花雅各夫妇收留。花雅各夫人经过一年多的观察,认定王清福聪明伶俐,是个很有潜质的少年,便教他英文和其他知识。王清福在烟台生活了多年,1867年,花雅各夫人回国探亲时,又将他带到美国接受教育。这一年他20岁,是清代较早的留美学生。

在美国,王清福先后在华盛顿的浸信会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州的路易斯伯格学院就读。他读书勤奋,成绩优异。他是清政府1876年送出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国之前仅有的5位在美国得到学位的中国学子之一。完成学业后,他耗时数月游走美国,考察社会制度、社团构建等状况,直到他对美国国情有所了解后,方才回归祖国。

从海关官员到朝廷要犯

花雅各夫人原来希望王清福学成后能从事基督教工作,但王清福回国后,却脱离了教会,于1871年在上海海关从事翻译工作,之后去镇江海关任职。同年8月,他与祖籍蓬莱的浸信会学校教师刘雨山结为夫妻。

在海关公务之余,王清福常深入民间演讲,呼吁禁绝鸦片,组织社团,认为美国制度及文化习俗中可取之长,倡导在中国进行社会和文化革新,这些说教难免会对清廷的专制弊端和官场腐败有所指摘。而后,王清福参与了一个反清组织,并将儿子取名“复生”,寓意中国将于满清帝制覆亡后获得新生。后来他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枪械,但这批武器在运回国内时被清政府发现,清政府悬红1500两银子缉拿他。他不得不四处流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离开妻子和不到一岁的孩子,亡命美国,此时距他学成回国还不到两年。

在一名日本水手的帮助下,王清福乘日本货轮先逃到日本,再登上前往旧金山的轮船。在横渡太平洋的邮轮上,他发现有人贩子拐带了一批中国少女欲贩卖到美国旧金山。轮船一靠岸,王清福立即向旧金山当局告发,警方随后逮捕了人贩子,解救了那批少女。为此,人贩子曾出高价买凶刺杀他。

最早向美国大众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

王清福流亡美国不久,于1874年4月入籍成为美国公民。这时,经济大萧条及社会动荡席卷而来,社会大环境对在美华人十分不利。随着1876年总统大选年的到来,为了争取选票,政客们争相以“华人滚出美国”为竞选口号,反华情绪持续升温。

王清福发现,当时美国的排华言论,都是出于对中国人、中国文化的无知和有意的误导,因此他在美国报刊撰文指出:中国古代圣贤如孔夫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在宣扬与基督教基本教义相类的道德真理,而且一直都为中国人尊崇,在现实生活中亦得到体现。王清福对当时泛滥于美国的庸俗社会进化论、白人种族优越论据理批驳,同时宣传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他是最早向美国大众传播和解说中国文化的先驱。他曾写道:中国人不是无知的野蛮人!他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一些科学技术和机构,如第一块活字印刷、第一件雕刻艺术品、第一个罗盘、第一座吊索桥、第一栋大理石建筑、第一支民兵和第一所学校。

除了伏案写作,王清福还风尘仆仆,奔走于美国各大城市及加拿大一些有华人的城市进行巡回演讲,仅在1876年,他就做了80多场演讲。王清福的演讲,每张票可卖25美分,演讲既是他的斗争方式,也是生存手段。

王清福在演讲中用事实和辨析一再申明:美国人应该了解和尊重中国文化及其道德价值;基督教文明和儒家文明在教人与人为善的道德原则上,基本是相同的,基督教文化不应该有独霸心态,应接纳其他文化。当时美国著名的《哈伯周刊》曾这样描写演讲台上的王清福:聪明、有教养的绅士,他很轻松、很有效地使用英语,而且能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纽约时报》则报道说:他有充分的自信,而且自始至终显得从容不迫,言行举止完美得体。可以说,王清福在美国较早树立了一个有教养的华人形象,他以诚恳的态度,力图促进美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消弭反华偏见与暴戾言行,然而在当时却收效甚微。

在铺天盖地的排华浪潮下,王清福显得势单力孤。1882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排华法案》,第一次在法律上明文禁止华人通过归化取得美国国籍,这是美国法律史上唯一一个明确指定某个种族不得入籍的法案。组织了加州工人党的政客丹尼斯·坚尼是排华运动的旗手,他将经济衰退、失业率高涨归咎于“廉价的华人劳工”,呼吁排斥华人。王清福通过报纸向他下战书,要求公开辩论。1887年10月18日,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公开辩论,很多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多数认为王清福赢了这场辩论。

创办美国第一份华文报纸

高等学府毕业的王清福清醒地意识到,《排华法案》之所以能在国会通过,在于美国华人缺乏政治影响力。于是他把争取在美华人的公民应有尊严和权益当做了他的事业,呼唤更多的在美华人参与其中。

1883年,王清福在纽约创办了美国第一份华文报纸——《华洋新报》,该报还出了英文版《Chinese American》。《华洋新报》创刊号上刊登了一张有趣的图片:中国龙利爪死死握住了美国鹰,而这只鹰口里衔着的正是《排华法案》。

现在“Chinese American”这个词已被广泛用来称呼在美华人,意思是“有中国血统的美国人”。王清福创造和首先使用了“美籍华人”这个词,他因此被称为第一个“美籍华人”。

《华洋新报》创刊后,在美国有了一小块为改善在美华人形象、争取自身应有权益呐喊的阵地。由于经费不足,王清福创办的《华洋新报》只维持了几个月,但他并没有放弃为在美华人争取权益。

比马丁·路德·金早71年的呐喊

1884年7月30日晚上,一群华人聚集在纽约市贝尔街32号,商讨组建华人参政联盟,为华人争取权益和尊重。这次会议被视为美国华人参政意愿的第一次集体表达,组织者就是王清福。

王清福还创办了一所中文学校,招收美国人学中文,修建了一座中国剧院和一座孔庙,宣传中国文化。

1892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吉利法案》,该法案不但将1882年的《排华法案》延长10年,而且更为严苛地规定在美华人必须向美国政府登记,领取劳工证,否则给予严厉惩罚。《吉利法案》通过后,引起全美华人的反对。1892年9月1日,一个由150多名华商和专业人士参加的“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宣告组成,这是美国华人的第一个民权团体,王清福被推举为联盟的秘书长。联盟向全美国人民发出了一封由王清福执笔的呼吁书,其中写道:我们坚信,如想成为美国公民,只要人品好,身体好,就够资格了。

上世纪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中,也有一段给人印象极深的话:“我梦想,有朝一日,我的4个孩子将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人们评判他们,是看他们的人品,而不是他们的肤色。”这段话与王清福执笔的呼吁书中的那段话如出一辙,而王清福的呼声和呐喊,比马丁·路德·金早了71年。

1893年1月,王清福作为“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的代表前往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他是第一位到美国国会就排华法案作证的华人。但他领导的抵制《吉利法案》的活动,最终没能争取到理想的结果。

后来王清福移居芝加哥市,他重新出版了《Chinese American》周刊,还创办了《美华新报》。1897年深秋,已担任美国华人平等权利联盟主席的王清福,再次发动了向美国国会请愿废除排华法案,并争取华人投票权的运动。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王清福是在美国为争取华人平等权利奔波呐喊最为活跃的人物,他被称为在美华人卓越的领袖。

病逝在故乡

流亡美国的王清福,始终没有放弃与妻儿联络的努力,24年后,他终于打探到妻儿的下落。但在给妻儿的第一封信中,却没有过多的儿女情长:“我之所以远离故乡一直不归,主要原因,是想在这个国度里,为我的同胞们效力,这个意念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1898年,王清福赴香港为美国奥马哈世博会组织中国展团。由于3个星期的海上颠簸,再加上不适应香港湿热的天气,他的身体出现严重问题,体重减轻了20磅。他于7月18日离开香港回山东老家,在登州见到了分别25年的妻儿。

因为风闻清政府要捉拿他,王清福去了当时的威海英租界,不幸于1898年9月13日因心脏病在威海去世,享年51岁。

在美国华人最困难的时期,王清福投入毕生的精力为他们争取权益,他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后来的美国华人树立了榜样。2009年,纽约市博物馆评选该市诞生400年来,在各个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或产生广泛影响的400位名人,其中有5位华人,排在首位的就是王清福,其后依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物理学家吴健雄、建筑师贝聿铭和林璎。

新闻推荐

楼下供暖设备噪音像“战斗机”

12月1日,家住即墨区黄甲山三路裕东新府小区的多名居民拨打早报热线82888000反映,两个月前小区地面绿地上突然建起了20多个...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