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稳外贸 一手拓内销 即墨在“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囗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梁之磊
畅通“双循环”
青岛即发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针织和梭织面料及服装、发制品等系列产品的外贸生产型企业,出口到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达百亿元。但今年上半年,海外疫情使企业的订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西方不亮东方亮,在疫情期间,“宅经济”火爆,即发积极发力与国内一线品牌的合作,并将新研发的面料和材料应用到服装中,今年8-12月份国内订单爆满,国内市场份额上升到40%。
“过去这些年,我们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海外收入占集团总营收的70%以上,实现了生产全球化、订单全球化以及人才全球化。如今,发力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是出于企业自身的产业安全考虑,也符合企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为东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内的市场潜力将更大,一方面,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市场需求正加快释放,为纺织服装等出口行业提供了内销市场;另一方面,从消费升级看,也正从传统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可以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
即墨区积极助推青岛在推动国内大循环中的“双节点”作用,多方探索出实招,完善内贸网络、整合下游市场、开拓海外布局、发展数字贸易……新发展格局下,即墨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整合人流、物流、资金流、要素流,优化资源配置,在“双循环”相互促进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部手机”就能当老板
“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推荐一款最新设计的童装。”11月22日,在位于即墨区蓝村街道的青岛雪达集团,网红阿美打开平台开启直播。直播不到半小时,就有全国各地的观众纷纷进入直播间,青岛雪达集团牵手德国著名玩具品牌“NICI”,成立的全球化童装品牌,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很多客户通过直播间,可以身临其境看到产品做工材料以及产品特性。我用一个镜头打开更广大的视野,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企业、看到即墨的市场。”青岛雪达集团副总经理王显其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很多国外的采购商订单减少,依托电商拓展国内、国际销售渠道,今年自6月份开始,销售量迎来逆势增长,同比上升50%。
即墨市场从来不缺敏锐的商业嗅觉。“从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创业到“一部手机”就能当老板。在电商直播这一新兴业态的浪潮中,即墨市场经营户纷纷投入其中,用直播为市场和企业赋能。经历疫情洗礼,目前,即墨催生了“网红+直播+电商”的热门新零售业态,这也成为众多中小微企业拓展内贸市场、谋求转型发展的助推器。疫情期间,即墨鼓励支持服装批发市场2000余商户直播卖货,日直播销售量达2000万以上,即墨经营户已经成为直播平台上的一支活跃队伍。
今年,即墨打造了4万平方米的网红直播平台,引进腾讯即墨超级看点直播基地等平台资源和MCN机构,计划五年内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直播基地,用商业新模式、新业态为“双循环”更快运转提供动力。
工业互联网提高抗风险能力
说起工业互联网,青岛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纪晓亮都感觉不可思议:公司常年生产的刹车片有20多种配方、30多种原材料,每一个配方的比例都不一样,过去都是人工靠经验称重,很容易出错。工业互联网改造后,通过流量传感器精准投放原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控制搅拌工艺、出料时间,仅用6名工人就可完成,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6.5%提高到了99.7%。
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聚了全行业全产业极为宝贵、极具价值的数据资源,谁掌握了这些数据资源,谁就掌握了全球产业竞争的主动权。即墨区将工业互联网作为打造“双循环”的重要引擎,积极引导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升级。得益于此,今年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迅速。
像青岛方冠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投身到工业互联网改造中,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环节的抗风险能力,改造释放的生产力也在不断挑战行业想象空间。数据显示,即墨区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企业,产值平均增幅20%以上、利税增长26%、生产效率提高51%、能源消耗下降23%,促进企业更好地参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即墨已有1200余家企业被纳入工业互联网改造项目库,规上企业改造数量占到规上企业总数的一半。在全区最重要的两大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和汽车及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了织染缝一体柔性化制造、数字驱动的C2M大规模定制、双创驱动协同设计、精益制造的智慧工厂等九类智能改造方面,形成了“2+9”的实践成果模式。
新闻推荐
从在传统服装行业耕耘已久的红领集团,到站上工业互联网风口的酷特智能,2020年7月8日,随着酷特智能在深交所敲响上市钟声,这家...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