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锵!小伙儿回村唱柳腔

青岛早报 2020-11-16 06:17 大字

“进了即墨地儿,踩了两脚泥儿,吃着地瓜干儿,听着柳腔戏儿。”这首即墨当地的民谣,很多人都听过。柳腔,是即墨的地方戏,也是青岛的代表戏。2008年,柳腔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即墨,柳腔剧团非常多,但一提起民营柳腔剧团,大家都会想到 “春晖”,团长单洪超是位90后小伙子,大学毕业后的他回乡创业办了民营剧团,并努力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992年出生的单洪超,从小学开始便跟着奶奶听柳腔。“我十二三岁时,就把自己的零花钱攒起来给奶奶买唱片,和奶奶一起听。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跟着学,唱给奶奶听。奶奶听着我唱的柳腔,乐得合不拢嘴,这让我感到柳腔真是个好东西。”单洪超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买更多唱片跟着学,私下向老师请教,却从未有机会专业学习。

直到2008年,即墨柳腔剧团招收学生,16岁的单洪超非常感兴趣,但迫于家里反对,错失了机会,但他对柳腔的热爱从未中断。“我第一次登台演出是18岁。 ”单洪超告诉记者,直到上了大学,才有机会进行真正的演出,那时候他参加了学校的戏剧社团,经常在学校、敬老院、公园等进行公益演出。

“柳腔其实很受地域文化限制,因为要用即墨方言演唱,很多人听不懂,不过没关系,我可以把内容再讲给别人听,身边人受我影响,也都开始了解柳腔了。 ”单洪超说,自从大学开始,他每天早上起来都会练声,唱功也在不断精进。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单洪超,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售楼工作。机缘巧合下,他了解到即墨非常支持柳腔剧团发展,对青年创业大力支持,这再次激发了他的柳腔梦,他毫不犹豫辞去工作回乡创业。问爸爸借了8万元,加上自己攒的2万元,单洪超组建了“春晖柳腔剧团”。

年轻人学戏的不多,专注于传承的更少。正因如此,剧团成立伊始曾一度被质疑。 “舞台、音响、灯光、服装、道具每一样都要花钱,刚成立那会简直入不敷出。剧团才成立半年,我就又回到房产公司上班了,用收入来补贴剧团的费用。 ”单洪超说。之后,在一次市里的戏剧比赛中,单洪超得了二等奖,得到了主办方提供的35场演出的奖励。后来单洪超了解到,即墨文旅局开展“送戏进万家”活动,每年每个村有一场戏,百姓听戏,政府买单,“我的剧团一直名列前茅,每年能分到50场戏。 ”到2018年,“春晖”剧团逐渐达到演出高峰期,每年能接到近300场演出。

创办了剧团后的单洪超,一直致力于把柳腔和非遗文化发扬光大。他把传统柳腔戏和现代文化相结合,创作了原创柳腔剧《柳腔情》,戏剧一经演出就获得好评。他还两次代表青岛参加省内比赛,都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单洪超与“非遗”团员青年筹备一年之久,共同推进成立全国首家 “非遗”青年工作委员会——共青团青岛市即墨区委“非遗”青年工作委员会。

如今,作为委员会主任的单洪超,跟27位团内的成员,一起策划了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柳腔,希望非遗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肖梦婕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文明祭扫倡议书

瑟瑟冷风起,又是一年寒衣节,为了贯彻落实《青岛市禁止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规定》巜即墨区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焚烧拋撒丧葬祭...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