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发现都像是一次穿越

青岛早报 2020-08-20 05:39 大字

最难熬的夏天:顶着烈日发掘

彭峪,1986年出生,2010年从山东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工作。从黄岛台头龙山汉代文化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到平度即墨故城城墙发掘;从城阳商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到即墨北阡新石器考古发掘;再到黄岛土山屯汉墓群考古发掘和琅琊台遗址发掘,彭峪参与过青岛大大小小的考古发掘至少20次,成为青岛考古界小有名气的“青年考古专家”。说起考古中的酸甜苦辣,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黄岛土山屯汉墓葬群的发掘。

“这次发掘跨越了整个夏天。 ”彭峪回忆,头顶烈日,在光秃秃的小山包上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一整天下来,衣服被汗水浸得湿漉漉的,手臂也被烈日晒得脱了一层皮。回到村庄中的临时营地,还要挑灯夜战,整理出土文物,经常忙到深夜。

考古队员必须“能文能武”,文能潜下心来搞研究,武能下工地不怕艰苦 “蹲坑”。队员们在遗址工地上与沙土、骸骨以及各种各样的碎片为伍,一边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地,一边进行精密测量。考古队员于超说,进入伏天,每天都要跟泥土打交道,淋浴对考古队员来说是一种奢侈。打一盆井水,往身上一浇,用毛巾一擦,就算是洗澡了。考古队员綦高华也对土山屯汉墓葬群的发掘记忆深刻。发掘过程中遇到雨季,晚上值班的简易小屋内温度高达36摄氏度,还有蚊虫叮咬,根本无法入睡。他和另外一名队员负责在墓葬周边巡逻,几乎每次巡逻都摔过跟头。

彭峪告诉记者,考古队员需要以不懈的努力去了解发掘,以“证史之误、补史之缺”,让泥土“说出”那段缺失的历史。正是在这种考古精神的支撑下,青岛土山屯汉代墓群的发掘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最惊喜的发现:出土彩绘陶俑

大珠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即墨北阡大汶口遗址、胶州板桥镇遗址、土山屯汉墓群、平度八里庄墓葬、琅琊台遗址……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历史文脉一直未曾断过。15年来,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这支年轻的考古队,用脚步在田野上丈量,用青春见证了青岛的历史从3000多年到数万年前的发现之旅。

一片木牍、一块瓦片、一枚骨针、一个带着铭文的器物……每发现一件文物,都能让队员们忘记辛劳。 2018年冬天,考古队对平度市八里庄汉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出土了一组保存完好的彩绘马俑,这成为他们最为惊喜的发现之一。 “当时我用小铲轻轻清理墓葬土层时,突然碰到了一个硬东西,我立即意识到,是随葬品!随着泥土慢慢被剥离,出土的文物不是一件,而是一组完整的陶俑。 ”考古队员石玉兵发现陶俑后,惊喜地叫了起来,像发现了新大陆。清理文物时,大家都没有想到陶俑上的彩绘保存得这么好。队员们用竹签一点点剔土,生怕陶俑受到一点损坏。最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马俑与人俑露出真容,一支古代“仪仗队”出现在眼前,陶俑面容清晰,发型、服饰及彩绘的衣服细节清晰可见,陶马体型健硕,成排陈列,均施彩绘以摹马身细节,部分马俑上有骑马俑或身旁有牵马俑。

“这组出土的陶俑在半岛地区还是首次发现,看着这些尘封2000年的古代陶俑,感觉到了时空的变换,让在场的队员又一次感觉到考古的魅力。 ”石玉兵说。早报记者在连日来采访时,这群考古人还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用铲子将泥土的秘密揭开,用毛刷刷出一段未知的历史。

最年长的队员:“看穿”地下墓葬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的队员中,除了所长林玉海外,年龄最大的考古队员就是51岁的杜义新了。 30多年的考古生涯,老杜不仅对考古有着很深的情怀,而且长期的田野考古生活,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说起年轻的考古队员,杜义新说,年轻人能操作现代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有热情,又能吃苦,和这群年轻人在一起,自己干活更有劲头了。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蹲坑”,没有这个耐力,就干不了考古。杜义新对此深有感触。

杜义新介绍,他在田野考古一线参与了大小几十次考古发掘,积累了丰富的田野考古经验。有一次,在一处沙地上,他发现一块长方形的绿草地,四周并没有杂草生长。有着丰富田野考古经验的杜义新马上意识到,这里埋藏的是一座墓葬。进行调查后,地下果然有一座小型墓葬。 “能发现这种情况,算是考古人的基本功。除此之外,像山阳面、近水处易有人居住的环境,都是‘观山识古迹’的常识。历史、文化、自然和野外生存等知识积累,一样也不能少。 ”杜义新说。

最期待的发掘:揭开琅琊之谜

对青岛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这支年轻的考古队来说,对去年启动的琅琊台遗址正式发掘有着太多的期许。当时尽管是严寒的冬季,但琅琊台遗址考古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队根据现场发掘的遗迹和出土的瓦片、陶豆等文物,有了初步推测:琅琊台遗址此处地点遗迹的年代可能是东周时期,遗迹的性质怀疑是一处古代建筑,可能与齐国的“八主祠”祭祀有关。

“参与这次考古发掘的所有队员,都特别期待。这段历史埋藏得太久,需要去发现,还原历史的真相。 ”考古队员彭峪说,对琅琊台遗址的发掘,是青岛考古人多年来的心愿,他们能参与这次发掘,心里比任何一次发掘都要兴奋,因为这里的历史谜团太多。一个多月的琅琊台考古,每一个探沟内的发现,都会让考古人员兴奋。除了先前发现的陶水管外,这个探沟内发现了大量的瓦当碎片和完美的石条,高台之上还出现了夯土层,还有国内罕见的地漏等发现,都见证了久远的那段历史。

彭峪介绍,琅琊台遗址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直处于大遗址保护勘探阶段,许多历史谜团尚未揭开。今年对琅琊台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开始,这意味着秦始皇三巡琅琊台的千年之谜,或将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慢慢还原历史真相。这也是所有青岛考古队员十分期待的一次发现之旅。

新闻推荐

45个新项目签约,招商引资“宿马速度”再刷新 上半年,宿马园区共协议引资约86亿元,同比增长160%

▲建设中的上海绿地集团宿州绿地空间站项目▲宿州华酿工坊啤酒有限公司▲建成后的宿马园区三级综合医院▲宿州中原航空中...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