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与文登营
文登营组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公元1427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 “营”是当时胶东地区区别于“卫”和“所”的一种特殊军事设置,类似于随时支援各卫所的快速反应部队,在抗击倭寇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戚继光出生于将门世家,祖籍登州(今蓬莱)。嘉靖三十二年 (公元1553年)六月,戚继光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督山东备倭事,管理登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三营二十五卫所,设署于登州太平楼前。
面对漫长的海岸线和松弛的兵备,戚继光肩头的担子格外沉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开始大搞部队改革,整顿卫所部队、培养军官队伍、严肃军纪。相传在执法军纪的时候,他甚至严惩不服从命令的舅舅,处死违反战场纪律的儿子,使全军上下心悦诚服。至今在蓬莱阁东侧、丹崖山上仍然保留着后人为他树立的阅海操碑记。
到清朝顺治十八年,文登营有兵3000多人。随着历史的变迁,明嘉靖以后倭寇平息,文登营兵力大减。到清光绪二十八年,只留都司1人,兵4人。1912年1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文登营中军都司杨飞鹏逃跑,屯兵485个春秋的文登营从此解体。解甲军士及家眷仍在此定居,沿用原名“文登营”。 彭辉
新闻推荐
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在济南举行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