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兴里的“老家”往事

老年生活报 2020-06-01 08:02 大字

我父亲是家中老小,1960年出生时,一家人已经在广兴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了。高密路50号是我父亲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我童年记忆的一处重要根据地。

1993年我父母结婚那一天,父亲一路从即墨把母亲拉到高密路,花瓣彩纸落在新人的发上、肩上,现在翻开相册,还能看到我父亲满脸喜气洋洋。三年后我呱呱坠地,陪伴老广兴里走过了最后二十年。

我家与住在大门洞的吴大娘家关系十分不错,街坊们口中的“大门洞嫂子”,是那时候的 “楼长”。到了夏天,大娘每天都会煮上满满一锅绿豆饭,高压锅里每一颗绿豆都煮到开花,软糯又香甜,邻居们都会来讨一碗。大家的水龙电路出了什么问题,都去找董大爷来修。他们的孙女妮妮比我小两岁,我们两个从小就一起玩,小孩子在街头巷尾追逐打闹,从里院的这个门进去,又从那个门跑出来。三个字、贴膏药、捉迷藏等游戏,我们百玩不厌。

虽然2009年时我们一家从广兴里搬到了小港,但是由于距离不远,父亲时不时会回去找人下棋、打牌,母亲也总是和娘娘们逛逛早市、聊些家长里短。而我常常会带着朋友们走到这里,说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对于成长在这里这件事,我是带着一些自豪的——老城区的变迁与我的成长是一同行进的。

从蹒跚学步到青春年少,从而立成家到渐知天命,再至古稀耄耋,广兴里已不仅仅是一段回忆,更是一段历史。

回望过往的时光,触摸今日的砖瓦,石砖缝隙中流淌的酸甜苦辣,是几代人封印在广兴里的家。 记者 张佳慧

上图:1993年,广兴里有居民结婚,高密路上站满了街坊。

下图:1997年 夏天,广兴里居民在大门洞乘凉。

新闻推荐

接线一小时,百余市民诉心声 “市人大代表履职在线”昨迎今年第二场接线,市民建议将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文/半岛记者李晓哲刘笑笑通讯员徐军杨辉图/半岛记者刘文5月29日9:30~10:30,位于半岛都市报社16楼半岛演播...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