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变工人,增收有保障

半岛都市报 2020-05-11 01:50 大字

半岛记者韩小伟

把土地流转出去,坐在家里就能有收入;再到自家地里打工,又能赚到一份收入……在即墨区灵山“花香药谷”,村民变身产业工人,收入来得稳当又富余。平度南村柴家洼村修整道路、修缮排水设施、建设活动广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短时间内就得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变美更宜居,乡村振兴让岛城乡村面貌变得不同以往。

1500余名村民变身产业工人

今年的种植季一到,即墨区灵山镇“花乡药谷”就开始热闹起来。

“我们种植基地占地1.5万亩,种有丹参、黄芩、白术、金银花等多种中药材。目前,已栽种黄芩2600余亩。”青岛圣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孔令海是丹参基地的运营者,近期一直在田间地头忙碌。

在这处基地里,忙碌的身影中有今年59岁的灵山镇中姜戈庄村村民李淑芳。“前几年我把家里的10多亩地流转给了基地,一年下来流转费就能拿到1万多元。我到这里干活,打一天工就给一天的钱,算下来,比自己种地要好!”李淑芳说。

“我们的丹参基地能带动周边村庄400多人就业,每个人年收入3万元没有问题。”孔令海说。

在灵山镇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内,总投资40亿元的修正药业一期建设项目正在抓紧进行,计划年底投产。该镇还先后引进了科伦、海缘等医药企业。三大药厂均涉及中药加工提取,瞄准精深加工,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延长中药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中药材”向“中医药”迈进。三大药厂的建设为灵山镇的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广阔空间,灵山镇计划利用3年时间把中药材种植规模扩大到3万亩,品种达20余个,让1500余名村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三大药企就像“定海神针”,本地、外地中药材种植户接踵而来。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共流转土地4.85万亩,流转率达到63%。“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中药种植模式被不断强化,乡村振兴的最大难题——农民增收问题迎刃而解。

解决排水难,打造环村水泥路

回顾以前,平度市南村镇柴家洼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处洼地,排水不畅,道路破损,环境杂乱。而如今村庄变了模样:修整了村庄道路、修缮了排水设施、更换自来水表、建设活动广场……

谈起这两年村子的变化,平度市南村镇柴家洼村村书记兼村主任柴洪高就很感慨,他说,“到底有多大的变化?语言都无法形容!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柴洪高说,全村人都对一个人充满了感激——他就是青岛市生态环境局派驻柴家洼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刘保华。

刘保华到村子入驻后,就把改造和修建道路及排水设施作为提升柴家洼村生态宜居水准的切入点,对村内排水设施进行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一期工程对村庄中心大街道路两侧排水沟进行了修建;二期工程修建村内东西街两侧排水沟,彻底解决村内排水难题。另外经过打造,村内主要干道全部实现了硬化改造,并打造了环村水泥路,硬化道路约计3.2万余平方米。

同时,为了让村民有一个健身娱乐场所,该村还与镇相关部门协调修建了一处投资约14万余元、大小800余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健身强体、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此外,现有路灯布局不足以亮化村庄,村民夜间出行和农耕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刘保华协调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在新修道路、新建广场等处新增32盏大阳能路灯,使村庄得到了进一步亮化。

“项目总投入资金约475.5万余元,解决了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柴洪高说。

新闻推荐

被困电梯,按铃无人接? 即墨一家四口遭遇惊险一幕,被困11分钟手掰电梯门逃出

被困人员掰开门自救。(监控截图)半岛记者刘玉凡实习生王璐报道本报5月8日讯近日,家住即墨区三盛国际海岸一期的...

即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即墨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