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业企业复工众生相 疫情为企业带来多重挑战 积极找出路化危为机

青岛晚报 2020-03-23 03:55 大字

《科创周刊》战略合作伙伴

青岛市高新区

■青岛市科技局

■青岛市科协

■青岛市工信局

■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海尔金控集团

■华为青岛基地

■百度青岛智创基地

■青岛港集团

伴随着青岛企业的

全面复工复产,企业也开始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员工无法按时到岗、产业链上下游不能及时协同复工、市场需求减少与营销活动停滞、复工复产所需资金紧张、经营现金流紧张等问题,成为企业需要面对的新挑战。面对困难,青岛制造业企业积极想办法、找出路,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不少企业就此化危为机,为经营和发展开创了新天地。

一手抓防疫,一手保订单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尽管挑战不小,但总有一些这样的企业,在紧抓疫情防控不放松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并且顺利实现订单交付。

2月12日,在新年复工第三天,青岛北船重工公司为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32.5万吨矿砂船系列船1号船“OREYANTAI”顺利交付。该船的成功交付,助推北船重工核心产品竞争优势地位日渐巩固,也为进一步优化我国航运运力结构,推动海运业节能减排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试航结束至交船阶段正处于疫情防控攻坚期,青岛北船重工公司提前策划,周密部署,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响应方案的基础上,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真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和防控工作主体责任,协调各相关部门统筹干部职工加班作业,相继完成全船油漆作业、试航意见整改、备品备件交接、图纸、证书上船等工作,为按期交船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3月3日,中车四方股份出口斯里兰卡S14内燃动车组项目、新加坡无人驾驶地铁列车项目两个海外项目同一天交车装船。中车四方股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复工复产,尤其将海外出口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出口项目如期交付。斯里兰卡S14内燃动车组项目是2017年与斯里兰卡铁路部门签署供货合同;新加坡地铁车辆是我国首个出口海外的无人驾驶地铁车辆项目。疫情当前,公司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两个项目顺利按期车辆交付,为未来产品持续走向海外赢得了信任。

疫情期间企业复工以来,中车四方股份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产,全力推进海外项目执行,积极筹划,快速调整生产节奏,确保及时交付客户订单。到目前,已有出口斯里兰卡内燃动车组、新加坡无人驾驶地铁车辆、哥斯达黎加内燃动车组、智利轨道车辆等4个海外项目同时复产,打好海外订单如期交付“攻坚战”,为完成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开了个好头,夯实了基础。

青岛双瑞在做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加强统筹安排,优化组织协调,通过利用“云平台”开展经营和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实施,实现了安全有序复工复产。日前,双瑞中标中广核太平岭核电电解海水制氯系统项目,这标志着2019年核准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福建漳州核电、广东太平岭核电三个核电机组电解海水制氯项目全部由青岛双瑞中标。

从线下卖场走进网络直播间

消费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最为直接。生产消费品的企业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尽管企业已经全面复工复产,但消费端的不振对其上游的企业带来了影响。为尽快降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青岛企业从线下走到现场,从大卖场走进了网络直播间。

3月14日,青岛市家具协会举行了首次3·15特别行动全球直播活动,为给广大岛城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树立行业诚信,现场关注直播人数达1.6万多人。首次直播活动组织了青岛裕王床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彬圣木业有限公司、青岛盛世源家具灯饰建材广场、青岛燕如峰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恋家定制家居有限公司、青岛金士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会员企业参与,包括了智能床垫、实木全屋定制、板式定制、合金铝木家具、环保产品、家具建材卖场等。

本次活动是市家具协会试水市场的首次商业化活动,也是青岛市市级行业协会中首次开展的网络销售直播活动,它突破行业传统市场营销方式,以带货销售直播形式将协会、行业和企业直接推到了消费者面前,为消费者购买称心如意家具打造了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和产品的新平台。作为青岛“老字号”的代表之一,疫情期间,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向电商、社群、直播等新的营销渠道“转换”。除了继续开拓天猫、京东等既有线上平台,青食更着力探索直播带货这一新模式,加速触网。青食首次在快手平台尝试视频直播,800份产品组合瞬间销售一空。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突如其来的疫情也促使着更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意识到,唯有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开展“脱胎换骨式”的技术装备改造,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积极应对,推进企业生产智能化升级。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创始人万思辉介绍,本次改造升级共引进了三条机器生产线,人力成本相对以往可节省20%,公司出于人性化考虑,对于原有生产线的工人进行了调岗就业安排。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以机器代人“智能”迎战疫情,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优化解决了复工复产用工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年前我们便筹备引进智能化设备来提高工作效率,正好赶着疫情期间,引进后投入生产线,大大缩小了用工成本,原本需要6个人的生产线,现在1个人操控机器即可完成,也避免了人群集聚所带来的健康隐患。”万思辉介绍。

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青岛市城阳区青大工业园,作为一家中小企业,高通机械积极开拓自行研发制造模具能力,向智能制造转型。本次迎战疫情,逆流转型,青岛高通机械有限公司一次性投入600多万元升级换代,立足当下,目标长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腾笼换鸟转向升级。

同样选择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的还有位于即墨区灵山镇的方冠摩擦材料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用工短缺成为企业复工的难题。工业互联网改造,为青岛方冠复产达产减少了不少烦恼。走进青岛方冠压制车间,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工位全自动一体化压机机械臂灵活地操控着六个压机。而按照常规,每台压机就需要一名工人。整个占地近10000平方米的车间,需要完成压制、开槽、倒角等六道工序,却仅用10多名工人照看自动化设备。

在混料车间,自动化混料设备就占地500多平方米,以往,整个工艺需要30多人凭经验和技术随时掌握投料数量、搅拌工艺、出料时间,对工人要求高。“工业互联网改造后,通过流量传感器精准投放原料,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控制搅拌工艺、出料时间,仅用6名工人的情况下,实现产品合格率从原来的96.5%提高到99.7%。”公司董事长助理纪晓亮说。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李沛

新闻推荐

即墨综合执法人40多个日夜坚守一线

半岛记者李春燕通讯员王功双梁宗海是即墨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执法中队第一党支部书记、通济综合执法中队负责人。...

即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即墨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