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传300年,老手艺引客来 即墨云桥香配有58种中草药,不敢省任何一道工序
文/图半岛记者朱佳鑫钟迎雪报道
本报12月29日讯春节期间,祈福、祭祀都会用到香,所以春节前也是香的销售旺季。在即墨区通济新经济区云桥村有一位制香手艺人叫于志启,他继承祖辈古法手工制香,多年来赢得了好口碑,订单不断异常忙碌,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睁开眼就干活,下雨阴天也干活——包装香”。近日,记者探访了这种古法制香的过程。
云桥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年前的清代,年轻时期的于志启跟着老父亲学会了制香这门手艺,手艺也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40多年来,他和老伴一直做着制香的营生。随着传统手工艺普遍得到人们的认可,凭借扎实的制作工艺和上乘的质量,于志启家制造的云桥香销往全省各地,每年订单不断,来订货的都是一些老顾客。活多了,他和老伴从早晨睁开眼就忙活,活急的时候从早晨8点干到晚上12点,现在,儿子下班回来也帮老两口干。
云桥香现在已经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香和市面上的普通香不同,他家纯手工做的云桥香全部采用原生态材料,以质好、柔韧性强的榆木粉为主要原料,并配有当归、白芷、肉桂等多味中草药,加起来有58种。一进他家就能闻到特别清香的气味。制作香的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却繁琐,对每道工序要求十分严格。于志启说:“选材料,拉香水,放和面机打好了,倒出来再抓块,晾干,再上和面机打一遍,压出来,再就是上布箩、晾干、包装。”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快速制香的机器、方法,但是,他始终坚持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不敢图快省去任何一道工序,正是由于他的坚守,才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
云桥村是有名的制香村,以前鼎盛的时候村里百余户人家都做香。随着技术的发展,依然沿用古法制香的村民所剩无几。于志启说:“看看这些繁琐的选料及制作工序,现在的年轻人没有愿意干的。”
因为一是费时:一刻不闲着,料好了,就要做出来,不能等。二是费力:每道工序都要人工做,手、眼、体力都要跟得上。三是费心:晾晒香的时候,要随时关注天气,怕阴天下雨,风大就把香吹跑了。
于志启晾晒香的地点选在了离家有1000米左右的村委后边的一块空地。天气突变的话,来回时间也不短,幸亏他有个三轮车。他说:“晾晒香不能太干,不能太湿、干湿度掌握不好,香的两头会变形,一变形就成了废品了。”所以,他说现在的人们几乎没有干古法制香了,太费事了,年轻人更不会学,也不会干。虽然现在订单红火,但于志启最忧虑的是如何把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
据了解,在民间,人们把每年新买的香都会留出来一份,不会全部用完,来年再用,当来年过年的时候就会用上一年留出来的香,寓意香火的延续。
新闻推荐
本版文/图半岛记者杨阳华敬方通讯员李彧杨海峰在我们即将挥手,打算跟2019说声再见的时候,总感觉,这一年还有...
即墨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即墨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