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广场轶事(上)

半岛都市报 2019-06-27 01:19 大字

侯修圃

提起西广场,老青岛没有不知道的。就是四川路以北到海边,菏泽四路以西,枣庄路北头接四川路的一条无名小路一溜斜坡直通海边,把西广场和新广场隔开。具体说,是原幸福楼和48中学那一片。为了和新广场区分,西广场也叫老广场。青岛开埠以前,那里是一片海滩,杂草丛生,狐兔出没,因而又叫西荒场。20世纪20年代以后,附近的胶县、高密、即墨、日照、平度等县的破产农民逃荒到青岛打工,陆续在这片海滩打棚居住。那时难民住房很简陋,有纸壳搭建的,有硫钢(即煤渣)堆砌的,有木板钉的。在这里居住的多是穷人,其职业五花八门,什么收破烂的、拉洋车的、卖杂货的、抗大包出苦力的,三教九流无所没有。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市。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火几成灰烬。

其实,人的生命是顽强的,像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火之后,当时政府做了规划,人们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陆续在这里盖起一排排平房,这些房子多是木板和砖灰房。三面砖灰,前面木板带门头;前面卖杂货,后面住宿。也有下面门头,上面吊铺住宿的。西广场东西两条大街(五六米宽),南北是小胡同。后街一个大厕所,前街一个水龙头。地势低洼,潮湿。正如老舍写龙须沟,刮风像香炉,下雨像墨盒子。

1960年冬,我家租住61号院内一间房子,院内共有两户。我家租住李先生的房子,月租1.5元。这房上下两层,各有8个多平方米,门外一个木头楼梯可以上楼。居住条件虽然窄,但生活很有乐趣。

我家那条胡同大约有2米宽,50米长。胡同虽窄,但家家门前盖一个小厨房,煤球炉子放在门前。窄的地方,两人对走,就得侧身而过。在这狭窄的胡同生活,人们生活井然有序。每到中午、傍晚时分,你看吧,炖水、炒菜、蒸馒头的全在胡同的炉子上。闲暇无事,邻居王大娘好在门前放张矮桌,泡上壶茶,张罗左邻右舍老嫂子们,坐着小凳子、马扎子喝茶,边喝边聊天,东家长李家短的聊得不亦乐乎。邻里之间,你送我一碗小豆腐,我送你几个包子,她送你一壶水,生活也很和谐。

新闻推荐

伞花飞舞 翱翔碧空 2019山东省滑翔伞锦标赛在青岛举行

本报6月24日讯上周末,山东省年度滑翔伞盛世盛事——“飞跃齐鲁·鲁基商业杯”2019山东省滑翔伞锦标赛暨第四届场地联赛(青...

即墨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