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北漂,甘做书法界的“苦行僧” 几十年主攻小楷,抄写5000多字的经文只需1米的纸张

半岛都市报 2019-03-22 02:31 大字

文/图半岛记者柳静

字画是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带人从无知走向丰富,从浅薄走向深刻,从浮躁走向平和。一张纸、一碟墨,一支笔,一旦与字画结缘,从此便走上一条漫长无尽的缠绵之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万旭走过的大半生足以诠释这条路的缱绻万千和苦辣酸甜。

小时候盼望过年,以展自己所长

母亲心灵手巧,父亲爱写爱画又喜爱摆弄乐器,张万旭喜爱字画便显得合情合理又顺其自然。“我小时候母亲做的馒头花在十里八乡都很出名,家里过年过节或有什么喜事,都爱找母亲做馒头。她剪的窗花、拉花也特别好看,看的时间长了,我拿起剪刀也能随手剪出个图案来。”忆起从前,张万旭脸上的笑容便止不住,他的父亲平时就喜欢写写画画、吹吹拉拉,别人过年时的对联都是到市集买的,他家的都是父亲自己写的。有一年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他看到了自己表哥画的画,当时就非常羡慕,想象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潇洒泼墨,挥洒自如。

受家中文艺气息的影响,张万旭越来越喜欢字画,当时条件虽然不好,他也能自己创造条件多加练习。“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让我负责黑板报。”张万旭乐呵呵地说,这在当时真的是比较值得自豪的事情了,有彩色粉笔老师都单独留给自己用,以致于小学班长到现在说起这事都埋怨老师偏心自己。

从中学的时候开始,家里写对联的任务就是张万旭的了,他的字最先受到的是自家人的肯定,慢慢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过年过节时村中的邻里和亲戚都来找他写对联。“小时候,毛笔字不是主流,村里人文化水平不高,会写字的不多,能写得好看的就更少了。过年过节时,别人来讨我写的对联时,真是特别自豪和小得意,感觉脸上特别有光。”发展到后来,每逢过年放寒假的时候,张万旭都对父老乡亲有求必应,甚至自带纸笔到亲戚乡邻家中帮写对联。“当时就觉得自己被需要,字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心里非常高兴。所以那时候很盼望过年,能大显身手。”

六年沉淀积累,真正走进专业书法的大门

毕业后,张万旭供职于政府部门也一直没有离开文字工作,因为有文书方面的专长,非常受领导的重视,很多工作都会安排他用毛笔题写。“我20岁左右临摹的是魏碑,因为当时的报纸刊头都是新魏碑体的。后来慢慢发现魏晋小楷更具风流又极富创造活力,便开始练习小楷,这几十年就一直离不开它了。”从单位离职后,张万旭便开始给人题写门头,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电脑刻字和喷绘,即墨县有一半的牌匾都是他的杰作。

以古为师,取法乎上。“2004年的时候我开始经营画廊,进入纯粹的文化笔墨界后,发现学术之道,探之越深越感其难。便开始浸淫于古代的碑帖,与古人重新对话,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当张万旭发现自己的专长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出色时,便立刻沉下心来,摒弃社会的浮躁和红尘的喧嚣,经常通宵达旦地临帖、练字,有时候痴迷到饭都忘了吃,练完了字倒头就睡。像海绵一样学习知识,以博取众家之长。“当时是合心投入,专横抱一,以期所成之志。”

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六年的沉淀和积累,让张万旭成为2010年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一匹黑马。“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在这之前从来没有拿作品出去参展参赛,因为我觉得至少要博古通今,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后,才有底气把作品拿出来。”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可以称作书法界的奥林匹克,每四年开展一次,当时全青岛市有三人参赛,只有张万旭获得了入展奖。在此之前,还有人戏称他“一无拜师,二无参展,三不入帮”。

抄写5000多字的经文只需1米的纸张

虽然张万旭的成就已令很多人侧目,但他不满足于现状,50岁的时候受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的盛情邀请时,毅然排除万难来到北京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书法国展创作班助教,后来又担任艺术学院张万旭书法工作室的导师。“其实当时也有过犹豫,毕竟年龄大了。非常庆幸当时选择了去北漂,那一段时间真的收获良多。”当时的班级是面向社会招生,所以学生年龄相差很大,年龄最大的是一位72岁的退休老干部,身体也不是很好,还一直坚持上课。“我跟班里的学生们亦师亦友,自己也是边学边教。”学生们各有所长,张万旭除了授课还与学生们交流五大字体,也是那时候开始涉及更广泛的书法世界,开阔了眼界。

中国字画的历史渊源,用尽千言万语也无清楚的描述。一笔而下行云流水,如骏马腾空,如蛟龙飞天,饱含天地乾坤的灵气,运笔省却尘世浮华意蕴散远沉静。“虽然我现在对5大类书法皆有涉猎,但还是最喜欢也最擅长小楷。”别人抄录5000多字的金刚经或道德经需要7~10米的长卷,张万旭只需一张1米长30厘米宽的纸,便可用蝇头小楷全部抄写完毕,小尺寸的经文悬挂非常方便。现今来寻他写字的人源源不断,但常常是一字难求。

“经文不是随手可写的,有时候为求心静,便到寺庙里抄经。”3月20日,聊起经文的张万旭想起了一件自己也很感到神奇的趣事,几天前,有一位僧人慕名而来求他题写寺名,那是一个湖南株洲的寺庙叫龙山寺,方丈出门游历时看到了其他寺庙的牌匾,当时便觉心神震撼,回寺后便立刻派人前来求字了。“文无第一,学无止境。以前没有条件,现在有胡亢美、张旭光、石开、曾翔诸几位优秀老师的指导,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更好更大的提升。”

新闻推荐

住建·资讯

上周新房成交量西海岸居首本报3月18日讯根据青岛网上房地产公布的成交数据统计,上周青岛新房共成交2352套,环比前一周微降1...

即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即墨,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