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多年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青岛农业大学 为乡村振兴打造生力军
□本报记者肖芳
本报通讯员周维维隋晓倩杨雪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10月16日,由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主办的“第八期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开班。来自烟台的120位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党支部书记,走进青岛农业大学,接受为期7天的集中培训,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意识。
“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通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根本。”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笃说。
自2007年创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以来,青岛农业大学先后以党政干部素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居书记(主任)能力提升、新型经营主体运营与管理等为主题,累计举办培训班次700多个、培训5万余人,为实现乡村振兴输送了大批人才。
职业农民先要解放思想
青岛农业大学在培训中,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固有的传统思想,改变他们世代沿袭的传统种植养殖和管理观念,引进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现代经营理念。2008年,该成立我国第一家合作社学院,面向全国开展合作社高级人才培养、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政策咨询等工作。
即墨移风店镇农民姜波,便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首批获益者之一。“青岛农大合作社学院成立后,即墨农业局组织我们去培训,当时是执行院长李中华教授给我们上课,他是合作社专家,讲得非常好,听得我信心满满。”听完第一期培训课后,姜波立即着手筹办合作社。当年7月,青岛市地平线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如今,该合作社已由最初106户社员,发展到辐射周边15个村庄,年产蔬菜10万多吨,成为华中地区大的出口菜基地之一,带动1500多名农民增加收入。
“从前俺就是一个人埋头苦干,种自己的地,收自家粮食。现在,可以带动大家伙儿一起发家致富了。”姜波说,参加培训给了他“灵感”,让他有了建立合作社的信心和勇气。
烟台海阳市永平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少勇,是青岛农业大学新型农民培训班2009年第4期学员。回顾创业之路,陈少勇说,最让他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在青岛农业大学培训课堂上学到的“一枚鸡蛋卖3.6元”的案例。听了这节课后,他在心里不断地问自己:“一根黄瓜能否卖到3.6元?”正是这个大胆的想法,为他打开了做精品、高端农业的突破口。
如今,陈少勇的永平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已从最初的19户增加到2000多户,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亩,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黄瓜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示范社,成为当地有名的高端蔬菜产业龙头。
“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他们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更多农民富裕起来,在这个方面,农业大学大有可为。”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宋希云说。
追踪服务提供智力支持
如果说走进校园接受培训解放了思想、激发了热情,那么授课专家们在培训后持续不断的技术支持,则成为新时代农民走上职业化道路的“最强后盾”。
宋希云表示,青岛农业大学长期坚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设立研究课题,面向生产实际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现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1项。20世纪70至90年代,学校曾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和油料作物增产、促进畜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世纪以来,学校在作物育种、生物农药、动物繁育、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与种业生产装备研究等领域均培育了较强的专业优势。
为延伸培训效应,该校成立了“培训追踪服务专家顾问服务小组”,将服务延伸到培训之后。学校、继续教育学院、教师和学员之间,建立起广泛、长期、多层次的联系。学员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规划设计、管理创新、生产关键技术等问题,都可以随时寻求帮助。
“农大的专家和顾问们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的现状,能够准确把握农户面临的各式各样的现实问题,提供详尽、具体、人性化的指导。”陈少勇说。
走出校园为农民排忧解难
如今,青岛农业大学除了拥有全国首家合作社学院,还挂牌成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培训基地,搭建起了农民培训的大平台。学校的培训范围不仅限于青岛周边地区,至今已涵盖整个山东,并辐射到新疆、甘肃、宁夏、河南、贵州、云南、吉林、辽宁、浙江、江苏、陕西等全国各地。
除在校园里组织培训,青岛农业大学还积极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主动“走出去”服务社会。目前,学校已与全国29个市(县、区)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设立15个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研究院,在200余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分布式服务站和专家工作站。这些服务机构每年承担社会服务项目200余项,培训各类人才5万余人次,直接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
新闻推荐
水龙头里咋流出“暖气水” 疑因用户私装换热设备损坏引起,热企正挨户排查
半岛记者王洪智报道本报11月4日讯近日,即墨安居二区不少住户表示家中自来水中疑似掺入了“供暖水”,且持续了一周...
即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即墨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